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贵南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3-03-06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综合政务

【榜样的力量】二十载坚守只为荒山披“绿装”——记全国林草系统劳动模范何世燕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06 浏览次数: 【字体: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贵南县木格滩的那片绿时,53岁的何世燕就踏上了熟悉的山路。作为贵南县茫曲镇林业管护站站长,这条蜿蜒崎岖的山路她已经走了整整20年。

2003年,30出头的何世燕踏入茫曲镇林业站的大门,自那一天起,她扎根林业一线,燃烧自己的青春年华,以愚公之志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一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贵南县的林业事业。

“业精于勤,荒于嬉”。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原茫曲镇林业站5人一下子缩编为1人,作为唯一留下来的人,何世燕深知自己身上责任之重大,对于需要一肩担起整个林业站工作的她来说,提升林业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迫在眉睫,此后的日子里,各类绿化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书本便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做什么,无论走到哪儿都爱不释手。除了加强理论知识之外,她白天会到野外辨认各种适宜种植的灌木,晚上便在书本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这些高寒植物所适应的生长环境,同时虚心向行业前辈和当地群众请教,从育苗土地保墒到沙漠杨树深栽,不断在日常工作和实践中积累经验。每到植树时节,何世燕都会到第一线,从农户插杆采集到浸泡转运,从杨树深栽到病虫害防治,不厌其烦为农户答疑解惑,提供技术指导。

作为一名生态建设工作者,避免不了跑山间地头、穿林地湖泊,久而久之她对茫曲镇29.95万亩草原、13.59万亩生态公益林和2.7万亩退耕还林地了如指掌,地界、权属都能一一道来,同事们也给她起了一个很贴切的外号——林业站“活地图”。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二十年来,她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在龙羊峡库区植树造林近十万亩,种植各类苗木300余万株,不但维护了库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还为龙羊湖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优良水质提供了保障。

每年4月中旬是贵南县开始大规模全民义务植树的时候,何世燕和大伙便把帐篷搭建在沙漠边缘,靠人和马、骡子、驴将树苗驮进沙漠腹地,每人还得背着近50公斤的树苗在沙漠里行走三四公里才能到达植树点,在沙漠里行走异常艰难,通常背上两趟天就黑了。有时候植树回来,帐篷被大风吹得东倒西歪,甚至刮走也是常有的事。若遇刮风,便不敢生火做饭,于是喝凉水、啃干馍、吃糌粑便成了植树人的日常,而这一住就是半个月。
图片
2009年,贵南县开始林改,何世燕同志和省州参加林改工作的八位同志及村干部十多人在没有人烟的木格滩一呆就是半个多月。为了外业调查数据准确详实,他们每天需要在沙地里行走五六公里采集数据,十月的贵南,昼夜温差较大,但是白天炎热的太阳和夜晚刺骨的寒风无法浇灭何世燕同志工作的热情,虽然她是队伍里唯一一位女同志,但是她从来都不会叫苦叫累,她常说“巾帼不让须眉不止是一句口号”,正是由于她的这份执着,赢得了同事们的赞誉和群众的信赖。
“植绿难,护绿更难。”贵南,作为大西北的一座小县城,土地贫瘠,生态环境脆弱,造就一片林区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样一片来之不易的林区承载着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希望,如何守护好这片生态林,何世燕深感责任重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茫曲镇生态管护员由原来11名到2015年的25名,再到2017年“就业脱贫一批”政策的实施,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增设至180人,生态管护内容和工作人员变多,何世燕同志的工作量也多了起来,既要帮助新来的同事更好更精准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也要不断学习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还要了解每个人管护的地块、地界、面积、管护成效。于是她便经常穿梭于贵南的山头、林地之间。她认为只有自己清楚每一块林地情况,才能知道管护员是不是尽力了,才能对每一个管护员考核给出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才能对群众有交代、对政府有交代、对自己有交代,对眼前这片生态林有交代,为了这份交代,披星戴月成为她的家常便饭。“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保护生态就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而我们就是群众保护生态的眼睛,我们要尽心尽力才能不负重托。”她经常跟管护员这样说。

在万物复苏的二月里,何世燕收获了她现今最大的荣誉——全国林草系统劳动模范,这是对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二十年最好的褒奖。

“与山林为伴,与草木为友。”二十多年来,时代在变,年轻的面孔也在变,曾经的小何也变成了如今的老何,但她对绿水青山的坚守永远不变,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永远不变,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精神永远不变。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