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贵南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2-12-14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综合政务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沙拉村:特色种植撑起村民致富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14 浏览次数: 【字体: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沙拉村:特色种植撑起村民致富路

每年10月,茫曲镇沙拉村大片的青稞油菜地里金光灿灿,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间,341户村民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

沙拉村是龙羊峡水库搬迁移民村。这些年,沙拉村因种植青稞油菜而远近闻名,村民们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然而,2018年之前,沙拉村还是“一穷二白”,村民们靠零散的种地和外出务工为生,虽谈不上贫穷,但日子总是过得紧巴巴的。

2018年,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在全省全面展开,一场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的战斗全面打响,“一穷二白”的沙拉村自此开始了蝶变之路。

“种植业是沙拉村的主业,也是最大的优势所在”。村“两委”班子成员首先想到的是,结合沙拉实际搞产业才是正确的出路。

零零散散的种植形成不了大气候,而且种植种类方面也不好统一。村“两委”决定,要瞄准市场,缺什么种什么,且种植耐寒、高产量的农作物。


没过几天,村“两委”再次决定:把全村441.5公顷耕地以托管的形式集中起来种植青稞油菜等农作物,由村“两委”主要成员负责经营,收入归集体所有。

党组织功能“强”起来,村级合作社“办”起来。2019年年初,沙拉村341户、1373人以土地入股形式成立了全体村民参股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社。

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是一项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本无经验可遵循的沙拉村,不盲目、不随波逐流,而是更加稳妥推进这项工作。“两委”班子成员苦干实干、争当耕种能手,开始“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搭台、市场拉动、政策扶持、创造条件、村为主体、村民唱戏”的总体思路,沙拉村开始从节省成本入手,协调农牧部门大力实施机械统一种植,一年下来,节省成本12万元。


2019年当年,沙拉村种植的青稞产量达到9.15万吨,油菜产量达到3.35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346万元,年人均收入最高达到116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空前的60万元。

村民尹炳录的老伴儿常年卧病在床,家里的劳动力只有尹炳录一人。自从将家里的土地入股到村里的合作社之后,尹炳录老人就在家养殖政策扶持到户项目的12头长白猪,一年下来能收入1万余元,村里还给他安排了草管员的岗位,这让老两口的收入翻了一番。

种植产业的收益越来越高,村集体经济从2018年的1万元破零到如今的百万元。兜里有了钱的沙拉村人继续想方设法壮大村集体经济。

目前,村里建设的粮食储备库和榨油厂已经完工,饲草料加工基地也已开工建设,建成之后,将解决沙拉村数十人的就业问题。

如遇夏季,沿着沙拉村走一圈,漫山遍野的农田层层叠叠,有成片的红叶莴笋、随风晃动的青稞,金灿灿的油菜花,甚至饲草料种植的玉米,航拍一看,就像“威化饼干”一样,品种多元,色彩丰富。


发展什么样的集体经济、怎样发展集体经济这样的大事,沙拉村民不仅有知情权、参与权,还有发言权、表决权。“自己决定的事儿干起来当然有劲头。”沙拉村的村民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精气神,才让这个村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化学反应”。

当然,沙拉村的蝶变也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

新时代十年来,海南州着力构建环湖现代生态农牧业经济带、沿黄现代生态循环农牧业经济带、南部高寒牧区生态畜牧业经济带“三大产业经济带”。目前,以藏羊、牦牛、青稞、油菜“四大产业”联盟为依托的现代生态农牧业打造出了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发展升级版,有力地推动草地生态有机畜牧业迈入了新“牧”道。

眼下,海南州农村牧区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跃然呈现,像“财大气粗”的沙拉村在各地越来越多、村民们的腰杆也越来越硬。

▌来源:海南报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