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贵南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83000000/2025031900000152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5-03-19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卫生、体育

海南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提示

来源:海南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3-19 浏览次数: 【字体: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天气多变,此时又正值开学季,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增加,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增大。海南州卫生健康委员会温馨提示,广大群众需警惕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传播。

      一、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类型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急性起病。患儿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40℃,可有畏寒、寒战,常有咳嗽,多为干咳,流清水样涕或黏涕,咽痛,多伴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百日咳: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儿初期表现为流涕、打喷嚏、流泪、咽痛、多无发热。痉挛期患儿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后伴有吸气性鸡鸣样回声,反复多次,直至咳出黏痰,昼轻夜重,常在咳嗽后出现呕吐。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新冠病毒感染: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嗅觉、味觉丧失、腹泻等症状。潜伏周期1-14天,多为3~7天。人群普遍易感,但大多数不会发展成重症。

      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常出现咳嗽、咳痰、午后低热、夜间盗汗、胸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麻疹: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见,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之一,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患者在出疹前后4天内具有传染性。麻疹主要经由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可通过打喷嚏、咳嗽等方式将病毒播散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病毒后可感染;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而传播。

      主要的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染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产生含有病原体的飞沫,这些飞沫通常会在1~2米的范围内扩散。
      气溶胶传播:密闭空间内悬浮的微小颗粒可随空气流动传播。
      接触传播:触摸被病原体污染的门把手、玩具等物品后,再用手触摸口鼻,可导致呼吸道病毒感染。

      预防措施

      1.戴口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外出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建议科学佩戴口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可有效减少飞沫传播,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2.勤洗手。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尽量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每次至少20秒。特别是在进食前、上厕所后、接触垃圾后,要仔细洗手。
     3.保持通风。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增强体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室要定期开窗通风,每天2~3次,确保空气流通。

     4.控制传染源。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增强自我防护。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尽量居家休息,不带病上班上课,减少疾病传播。
     5.环境消毒。定期对教室、食堂、厕所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特别是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学生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衣被经常放在阳光下暴晒。
     6.接种疫苗。接种疫苗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使人体在面对病原体时具有更强的抵抗力。接种疫苗不仅能够保护自己,还能通过群体免疫的方式保护周围的人。适龄儿童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及时全程接种疫苗非常重要。

      二、消化道传染病常见类型

      诺如病毒感染: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性疾病,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的流行季节,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易发生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感染后主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发热、腹痛等症状,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以腹泻居多。

      轮状病毒感染: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起病急,患儿常先出现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多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每日排便数次至数十次不等,便中无黏液及脓血。多数患儿还伴有发热症状。一部分患儿可有腹痛、恶心等症状。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疹。皮疹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感染者排便后未洗手,直接接触他人或食物(如护理婴幼儿或处理食物)导致传播;粪便污染水源、土壤或物体表面(如门把手、餐具),其他人接触后经口感染。
      水源传播: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水源被粪便或污水污染。
      食物传播:生食被病原体污染的海产品;生熟食品混放,或使用被污染的刀具、砧板加工熟食;感染者处理食物时未规范洗手;肉类、蛋类或乳制品未彻底煮熟。
      接触传播:接触患儿排泄物或呕吐物后未洗手;触摸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玩具),再经口、鼻或眼黏膜感染。
      媒介生物传播:苍蝇、蟑螂等接触粪便后携带病原体污染食物或水源。

      预防措施

     1.勤洗手。接触垃圾后洗手和餐前餐后洗手是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饭前便后应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认真洗手30秒。接触门把手、电梯按钮、公共交通工具扶手等公共设施后,咳嗽、打喷嚏或擤鼻涕后,也要及时洗手,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不能代替洗手。
     2.注意饮食。做好饮食饮水卫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喝生水,认真清洗水果和蔬菜,正确烹饪食物,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吃未彻底加热的剩菜;不与他人共用餐具、水杯;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和储存。
     3.规范患者管理。病人患病期间最好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2天,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如果家人感染消化道传染病,患者应使用自己的饮食用具及生活用品,尽量不要与家人密切接触,尤其注意不要制作食物,不要照顾老人和婴幼儿。

     4.及时进行消毒。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对被患者呕吐物、粪便等污染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开窗通风。清洗时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5.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疫苗,可预防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海南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3月5日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