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15-09-07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民族、宗教 |
中共贵南县委召开十四届八次全体会议全面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
中共贵南县委召开十四届八次全体会议 全面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
8月31日,中共贵南县委召开十四届八次全体会议,全面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九次、州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动员全县力量,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扶贫开发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和新特点,突出“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评精准、保障精准”的“六个精准”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一批”要求,转变观念,创新作为,着重做好三个精准发力,奋力推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实现新突破。 一是在加快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上精准发力。要加快建设县乡村道路,今后3年逐步实施通村、通社公路及配套桥梁建设,切实改善贫困村交通条件。要采取大电网延伸和配备太阳能光伏电源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提升贫困村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继续加大人饮工程项目建设,有效解决贫困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加强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基站建设,切实提高贫困地区通讯保障能力;加快易地扶贫开发和各类住房建设步伐,有效整合扶贫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各类保障性住房项目,着力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水库移民、生态移民、城镇建设失地移民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好各类扶持项目资金,解决好贫困群众就业、住房、产业发展等事关长远生计的重大问题;逐步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优化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提升贫困群众生产能力。 二是在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上精准发力。制定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的政策和目标任务,加快将贫困户纳入现代农牧业发展体系,充分发挥贫困村独特的农业、生态畜牧业资源优势,培育高端的农业生产和高原畜牧产品基地。通过财政投入、金融支持、PPP模式、提供市场服务等方式,培育和打造具有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扶贫产业基地,建立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扶贫资金、贫困群众土地草场通过入股形式,参加农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牧场等新模式,以生产方式的转变有效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探索建立扶贫资金参加农业保险机制,增强贫困地区农牧业抗灾能力。同时,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积极发展各种家庭种养殖业。结合推进城镇化建设,利用扶贫项目在城镇建设商铺、旅店等实体,以出租方式增加贫困群众资产性收入。建立和完善针对贫困人口的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利用好省州创业促进就业扶持政策和小额贷款,有针对性地加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脱贫。 三是在加快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上精准发力。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社会救助等社会事业,填补贫困乡村在公共服务保障方面的空白点。教育扶贫。把提高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作为治本之策,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夯实基础,逐步形成具有贵南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就业培训体系。卫生扶贫。要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农村疾病防控体系,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建立引导医疗人员到基层卫生院工作的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改善村级卫生室卫生条件,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需求。文化扶贫。要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健全完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技扶贫。积极协调争取上级业务部门支持,整合县乡科技力量,组建科技扶贫队伍,优先在贫困村推广增收效果好的新品种、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社会救助。要认真研究解决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一步规范程序,真正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体系,切实发挥低保在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方面的“兜底”作用。要准确识别医疗救助保障对象,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认真开展救助保障对象审核、认定、公示工作,实行台账管理。要对医疗救助保障相关政策进行有效衔接和整合,提升贫困群众医疗保障的层次和水平,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众通过医疗救助尽快脱贫,真正发挥医疗保障及救助对防贫、脱贫的重要作用。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