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贵南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3-06-20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民族、宗教

贵南县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6-20 浏览次数: 【字体: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贵南县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县政协委员和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12年公共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法律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指导下,我县财政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加大政府统筹资金力度,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县级基本支出需要,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财政职能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服务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收入完成情况
2012年全县总财力11834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113062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56万元,上年结余1225万元,调入资金1100万元。2012年县本级共组织财政收入4007万元。其中:上划中央级税收收入完成763万元,上划省级税收收入完成141万元,上划州级税收收入完成14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95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加844万元,增长39.96%,完成年初预算的108.12%,超收222万元,增长 8.12%。上级补助收入11306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同比增加4472万元,增长4.12%。
从征收部门来看:国税部门完成22万元,完成当年任务的104.76%,同比减收12%;地税部门完成250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4.42%,同比增加731万元,增长41.18%;财政部门完成42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36.74%,同比增收116万元,增长37.18%。
(二)支出完成情况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6990万元,同比增加8095万元,增长7.43%。
一般预算支出按功能分:(1)一般公共服务类支出741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2)公共安全类支出3049万元,完成预算的100%;(3)教育类支出24634万元,完成预算的100%;(4)科学技术类支出492万元,完成预算的100%;(5)文化体育与传媒类支出1464万元,完成预算的100%;(6)社会保障和就业类支出7716万元,完成预算的99.42%;(7)医疗卫生类支出4534万元,完成预算的100%;(8)节能环保类支出1249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9)城乡社区类支出11607万元,完成预算的100%;(10)农林水事务类支出27757万元,完成预算的99.75%;(11)交通运输类支出637万元,完成预算的100%;(1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1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13)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46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14)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653万元,完成预算的100%;(15)住房保障支出13824万元,完成预算的100%;(16)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2万元,完成预算的100%。
(三)预算执行结果
2012年全县总财力118343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5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13062万元,上年结余1225万元,调入资金110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6990万元,上解支出90万元,收支相抵后,年终滚存结余1263万元,结转下年支出484万元,年终净结余779万元。
二、2012年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32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基金收入98万元,上级补助2145万元,上年结余84万元。基金支出完成2324万元,收支相抵后,年终基金结余为3万元。
三、2012年财政主要工作
2012年,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增收节支,努力推进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强化收支管理,财政收支总量持续增长2012年继续抓好对重点税种和重点税源的监管,努力挖掘新的税源和增收潜力,规范税费收入管理,确保收入稳定增长。2012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56万元;同比增长39.96%。另外,积极争取省级转移支付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补助,从2011年的12605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15601万元,增长23.77%,提升了县级财力,弥补了我县财政的部分基本财力缺口,使全县财力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进一步加大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力度,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狠抓支出进度,确保重点项目和民生政策、惠农政策的支出需要,不折不扣地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2012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6990万元,同比增加8095万元,增长7.43%。完成了全年收入增长29.45%和支出完成预算98%的目标任务。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继续坚持“小财政、大民生”的理念,全面落实支持改善民生的各项财政政策,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提高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切实解决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教育方面:支持落实农村义务三是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的政策, “三农”建设迈出新的步伐。紧紧围绕国家级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的有利时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措施,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加快生态畜牧业示范村建设步伐,强化措施,县级财政下达100万元实施生态畜牧业示范村建设;下达农区畜牧业发展资金142万元,以查纳村、上洛哇村、达玉村为重点,积极推进农区舍饲半舍饲规模养殖,建设养殖小区3处、畜棚340座,培育规模养殖户340户,并以试点村为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下达发展特色种植业资金357.15万元,加大豆类、全膜双垄马铃薯、小麦、油菜、青稞生产基地建设。下达农牧业建设项目补助资金640万元,重点建设农区畜棚800座;牧区畜用暖棚建设项目补助资金720万元;易地扶贫项目资金620万元;下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5315万元;下达退耕还草现金补助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5447万元;下达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中央基建投资2607万元;种粮农民直补和综合补贴资金172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1442万元。争取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520万元,优先解决农牧民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四是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实现新突破。全县各部门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藏区发展和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机遇,加大汇报衔接力度,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争取资金,2012年,共争取各类上级专项资金84749万元,有效支持了我县各项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2012年,根据贵南县委《关于调整村社区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保障补助标准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提高村干部报酬: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人均年基本报酬7000元,在上年人均3400元的基础上增加3600元;村会计人均年基本报酬4900元,在上年人均1800元的基础上增加3100元;社长人均年基本报酬4200元,在上年人均1500元的基础上增加2700元;村妇代会主任人均年基本报酬4200元,在上年人均1500元的基础上增加2700元;村纪检员年人均报酬800元,在上年人均500元的基础上增加300元,共计安排295.45万元。村级运转经费:人口1500人(含1500人)以上的村为大村,1500人以下的村为小村。小村由原来的7000元提高到2万元,大村由原来的8000元提高到2.5万元,共计安排158万元。卸任村干部:对2011年底年龄在55岁以上、连续任职10年或累计任职15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的年补助由原来的480元提高到800元,连续任职6-9年或累计任职10-14年的离任村干部的年补助由原来的250元提高到550元,连续任职5年或累计任职9年的离任村干部一次性补助2000元。切实把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动态增长的有关政策落到了实处,激发村、社区干部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六是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工作,建立并完善了以部门预算为主导的更加公正、透明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体制,提高了预算的精细化和科学性。依靠上级财政的支持,完成了我县国库集中支付网络平台信息化建设,强化运行调试力度,实现了省、州、县三级联网目标,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并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了公务卡,初步实现了公务费用的阳光运行、阳光操作。继续深入开展预算绩效考评工作,年内对全县6个乡镇和县委、县政府、农牧、发改、教育、民政等18个预算单位进行了2011年度财政资金管理绩效考评,全面提升了财政管理水平。七是全面完成了农发项目贷款回收任务。 按照全县农牧民群众发展生产资金需求的实际,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2012年农发项目滚动投资资金200万元,2012年,州下达农发项目贷款回收任务392万元,完成贷款回收任务392万元,完成年度回收任务的100%。八是加大财政资金监督检查力度,提高资金安全。紧紧围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行业及项目,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管工作,年内财政、林业部门联合对全县六乡镇2000-2011年退耕还林(草)补助资金管理及发放情况检查核对。2000-2011年全县累计退耕还林(草)面积 28.3万亩,省财政共发放退耕还林(草)资金46138.8万元。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民政局、城关民族寄宿制小学、藏医院、城管大队等单位的36947万元专项资金及重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总之,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及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财政部门努力克服一系列特殊困难对财政收支带来的影响,坚持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取得了来之不易、好于预期的新成绩。   
四、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和2013年工作任务
(一)2013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情况。
根据全省财政工作的具体要求,今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政管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根据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及全县各项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以及省财政厅提前预告财力,年初总财力预计为56026万元,其中:上级补助为52500万元(其中包括上级预告下达专项资金2480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为352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19.28%。 
按照《预算法》关于地方财政不列赤字的规定,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56026万元,其中:人员性支出安排19136万元;公用支出安排1719万元;社会保障经费安排4004万元;法定支出安排210万元;集中财力办大事资金安排1638万元;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安排1225万元;其他业务专项支出安排3288万元,专项转移性补助支出24806万元。
一般预算支出按具体项目分为:
人员性支出:在职人员工资,奖励工资,离退休工资,遗属生活补助费,住房公积金,烤火费,工会经费等按12月份工资花名册足额安排;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奖励资金1020万元;中小学寄宿生生活补助341.34万元;非义务教育贫困生救助资金10万元;中小学炊事员、生活管理员、保育员、勤杂工等补助97.41万元;村级学前教师工资203.8万元;学科带头人奖励1.92万元;骨干教师津贴18.71万元;班主任津贴62.62万元;校长(主任)津贴8.5万元;挂靠生、(4045)、协管员、城关执法人员等补助44.52万元;环卫工工资90.31万元;“大学生”、“三支一扶”管理费及补助37.6万元;看守所犯人生活费7万元,老退伍军人定期定量补助费3.2万元。  
公用支出:各部门运转经费上年基础上人均增加1000元,党政部门定员定额公用经费人均8500元;公安、检察院、法院、林业派出所等部门定员定额公用经费人均13000元;司法、纪委、政法委定员定额公用经费人均12000元;事业单位定员定额公用经费人均7500元;县级干部公用经费按照职务分别安排8万元、7万元、6万元、5万元。全年各部门人均公用经费共安排1213.6万元。
培训经费共安排57.64万元,其中:机关党员干部培训经费3万元;农村党员培训经费7.64万元;村两委班子培训费15万元;县级干部培训经费10万元;教师培训费10万元,县委党校培训经费2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培训经费4万元;人大、政协调研培训经费6万元。
集中供热取暖费149.4万元(其中:政府办公区49.4万元,城关四校取暖费100万元),政府采购款100万元,会议费40万元,车辆保险费30万元,公务接待费50万元。
社保支出:主要是职工养老金、职工失业金乡村医生养老保险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公务员医疗保险费离休干部医疗补助新增退休人员一次性缴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县级配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县级配套资金、廉租房补贴县级配套等均按照相关文件列入预算;另外,一次性抚恤金150万元,一次性退休费50万元,自然灾害救助资金20万元,农牧区老龄事务县级配套128.86万元儿童福利县级配套28.12万元公益性岗位县级补助资金128.86万元。
法定支出:主要是政法综治维稳经费、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经费、普法经费、人民调解经费、法律援助经费、精神文明建设经费、民族宗教工作经费、妇联维权创建经费、党建带妇建工作经费、党风廉政建设经费、基层党建经费、残疾人康复经费等,均按照相关文件列入预算;另外,科技三项费用15.5万元;科普活动经费7.8万元;退休干部管理工作经费(含离休干部特需费)17.79万元;计划生育奖励扶持资金45万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所工作经费3万元,计生免费服务费10万元;县人大代表活动经费9.82万元;乡人大代表活动经费7.32万元;乡人大办公经费2.4万元;县政协委员活动经费7.58万元;乡政协办公经费2.4万元;党代表视察活动经费8.58万元。
集中财力办大事支出: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年内筹集资金1638万元,切实保障教育、科技、支农、文化等重点领域的支出,其中农村危房改造资金320万元;农牧业产业化资金200万元;生态畜牧业发展资金100万元;草产业发展资金20万元;教育发展资金200万元;贵南文化发展资金254万元;卫生体制改革经费100万元;村级一事一议项目配套资金300万元;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奖补资金100万元;城市维护费44万元。
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支出:主要是村干部报酬安排295.45万元;村级运转经费排158万元;卸任村干部安排19.07万元;村防疫员补助12.72万元;寺院民管会主任报酬及办公经费25.7万元;村级运转经费158万元;村级党组织经费16.17万元;乡镇运转经费258万元(在上年基础上均提高15万元);中小学公用经费108.76万元、学前教育公用经费39.34万元;农村五保户供养费106.98万元。
其他业务专项支出:其中主要有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1063.76万元;教师上岗管理风险基金20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20万元;项目前期费用200万元;物价干预临时补贴15万元;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储备资金及经费20万元;公路养护配套资金66万元;网格管理员补助57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102.36万元;小额担保贷款手续费18万元;重大公共及基本卫生服务经费34.95万元;政府网站经费35.16万元;政府电子政务外网租赁费15.4万元;玉树援建资金50万元;年终考核经费48万元;社区运转经费44.8万元;外债偿贷准备金200万元;税收征收经费110万元;统计经济普查专项经费24.6万元;移民局大中型库区移民安置点转移支付补助105万元;两级结算税收代征手续费60万元;维稳经费55万元;农业保险县级配套50万元;各乡镇水管所维修费40万元;预备金300万元;
另外各部门的业务经费及各类配套资金,按照文件规定及预算建议书适当安排到位;新农牧区建设和党政军企共建示范项目资金等由于受财力限制,年初未做预算安排,在年内预算执行中新增财力来解决,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二)2013年的重点工作
2013年,财政工作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加强税收征管,夯实增收基础。发挥财政税务部门职能作用,在稳定现有税源的基础上,积极协同县地税、国税和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零散税收工作,强化各类工程项目建安营业税征收,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并积极测算和争取落实羊曲电站水库建设期税收结算。
二是全力做好项目争取工作,坚持不懈做大财力总量。针对我县矿产资源匮乏,县属工业企业发展缓慢,财源结构单一,新增财源培育困难,地方收入增长缓慢,财政收支压力大的实际。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藏区发展和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机遇,全面加强与县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联系协调、合作互助、相互支持,力争多编制项目,多申报项目,确保财政性资金投入在今年的基础上稳定增长。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继续加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的争取力度,努力扩大支出规模,缓解财力压力,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三是不断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在涉及民生的各类补贴资金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建设资金,确保到位的同时,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坚决杜绝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同时,要控制好“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预算追加,维护预算严肃性,有效遏制铺张浪费行为。继续进一步加强“小金库”治理,巩固治理成果。
四是抓好财政支出,坚定不移地支持民生建设。继续把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严格执行预算支出,全力控制预算追加,在大力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把财政资金重点投向保障教育、科技、支农、社会保障、文化等重点领域的民生项目支出,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方面投入力度,为建设平安、和谐、生态、富裕贵南提供财力保障。
五是扎实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和指标体系,强化州对县的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考评,促进整体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强化对各部门重点项目、民生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扩大评价范围;树立大绩效理念,建立财政监督、投资评审、日常业务管理成果与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挂钩机制,加快“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促进财政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升。
六是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努力创新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相关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办事效率;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扩大预决算公开范围,做好“三公经费”公开,推进重点民生专项支出公开,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使预算阳光透明;巩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成果,结合财政大平台建设的有利时机,继续推进公务卡改革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的建立工作;深入开展“双基建设年”活动,加强基础信息收集整理,加快会计队伍培养。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财政收支预算,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认真执行本次大会作出的决议,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确保全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为推进现代贵南、幸福贵南、和谐贵南、生态贵南、多彩贵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