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14-03-27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财政、金融、审计 |
贵南县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贵南县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县政协委员和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13年公共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指导下,财政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加大政府统筹资金力度,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县级基本支出需要,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财政职能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服务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2013年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收入完成情况
2013年全县总财力10542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98812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573万元,上年结余1375万元,调入资金1660万元;2013年县本级共组织财政收入 5005万元,其中:上划中央级税收收入完成991元,上划省级税收收入完成251万元,上划州级税收收入完成19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7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加617万元,增长20.87%,完成年初预算的101.33%,超收4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9881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同比减少14272万元,减少12.62%。
从征收部门来看:国税部门完成39万元,完成当年任务的216.66%,同比增收77.27%;地税部门完成326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5.16%,同比增加759万元,增长30.08%;财政部门完成27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67.16%,同比减少144万元,减少37.74%。
2、支出完成情况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3485万元,同比减少13505万元,减少11.54%。
一般预算支出按功能分:(1)一般公共服务类支出 9531万元,占总支出的9.21%;(2)公共安全类支出2893万元,占总支出的2.8%;(3)教育类支出16929万元,占总支出的16.36%;(4)科学技术类支出293万元,占总支出的0.28%;(5)文化体育与传媒类支出1257万元,占总支出的1.21%;(6)社会保障和就业类支出11776万元,占总支出的11.38%;(7)医疗卫生类支出6453万元,占总支出的6.24%;(8)节能环保类支出10877万元,占总支出的10.51%;(9)城乡社区类支出4289万元,占总支出的4.14%;(10)农林水事务类支出33928万元,占总支出的32.78%;(11)交通运输类支出612万元,占总支出的0.59%;(1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301万元,占总支出的0.3%;(13)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398万元,占总支出的0.38%;(14)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724万元,占总支出的1.66%;(15)住房保障支出2162万元,占总支出的2.1%;(16)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2万元,占总支出的0.002%;(17)其他支出60万元,占总支出的0.06%。
3、预算执行结果
2013年全县总财力105420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57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98812万元,上年结余1375万元,调入资金166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3485万元,收支相抵后,年终滚存结余1935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669万元,年终净结余266万元。
(二)2013年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完成情况
2013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804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基金收入232万元,上级补助7817万元。
2、支出完成情况
基金支出完成7977万元,同比增加5653万元,增长 243.24%。基金支出按功能分:(1)教育类支出51万元,占基金支出0.64%;(2)社保和就业类支出2170万元,占基金支出27.2%;(3)城乡社区事务类支出3450万元,占基金支出43.24%;(4)农林水事务类支出2201万元,占基金支出27.59%;(5)其他类支出105万元,占基金支出1.32%。
3、基金预算执行结果
2013年基金总财力8052万元,其中:地方财政基金收入23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817万元,上年结余3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完成7977万元,收支相抵后,年终滚存结余75万元,年终净结余75万元。
二、2013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强化收支管理,财政收支总量持续增长。2013年继续抓好对重点税种和重点税源的监管,努力挖掘新的税源和增收潜力,规范税费收入管理,确保收入稳定增长,使全县财力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进一步加大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力度,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狠抓支出进度,确保重点项目和民生政策、惠农政策的支出需要,不折不扣地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二)争取项目投资,保持经济总量稳定增长。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各部门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藏区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大汇报衔接力度,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争取资金。2013年,共争取各类上级专项资金61823万元,有效支持了我县各项经济的发展。
(三)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改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落实支持改善民生的各项财政政策,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提高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切实解决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一是确保了农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的落实。全年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341.34万元,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108.76万元,非寄宿贫困生救助资金10万元,农牧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321.7万元,三江源 “1+9+ 3 ”教育经费保障补偿机制补助1532万元, 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专项资金1782万元,村级幼儿学校建设资金458.5万元,学前教师补助资金204万元,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39.34万元。二是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持力度。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514万元,五保户供养资金111.96万元,高龄补贴158.86万元,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45万元,育龄妇女健康体检费10万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594.64万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12.44万元,再就业补助资金1054万元,农村危房改造资金 1100万元,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资金841.5万元。三是加强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到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县级配套助资金100.9万元,下达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30.7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1976万元,离休干部医疗费64.37万元,城乡医疗救助资金914.46万元,投入340万元改造和新建村级卫生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四)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财政支农力度明显加大。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思路,把惠农及民生工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点来抓,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一是加大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投入力度,紧紧围绕国家级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的有利时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措施,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加快生态畜牧业示范村建设步伐,强化措施,县级财政下达100万元实施生态畜牧业示范村建设;下达农区牧业发展资金300万元实施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二是投入库区移民项目补助4252万元,重点解决好贫困地区及库区移民村的饮水、行路、用电、基本农田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着力改善贫困村的农业生产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大力支持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让更多的农村贫困人口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三是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1802万元,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田水利综合开发和节水灌溉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四是落实直补资金和农业生产补贴。草原生态奖补资金5315.45万元,发放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387.1万元,种粮农民直补和综合补贴资金2867万元,下达退耕还草现金补助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5492万元,下达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中央基建投资1866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项资金 2003万元。五是积极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工作。今年兑付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58.8万元,解决了以前年度乡村一级在政权建设中的欠账问题;落实村干部报酬269.17万元,其他村干部报酬181.28万元,村级运转经费158万元。六是积极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年内争取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400万元,优先解决农牧民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七是全力支持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和新农村建设。年内县级财政积极筹集821万元资金,支持我县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使农村牧区住房、基础设施、围墙大门、环境整治、公共活动场所等取得了明显改善。
过去的一年,虽然全县财政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财政运行较为平稳,但是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支出保障压力大,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保障虽然分类逐年进行了提标,但与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政府债务规模较大,还本付息负担重,财政风险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县政府高度重视,县财政和有关部门将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探索,逐步解决。
三、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和2014年重点工作
(一)2014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情况
根据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的具体要求,今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政管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根据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及全县各项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及省财政厅提前预告财力,年初总财力预计为6381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4269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19.48%。上级补助收入为59545万元(其中包括上级预告专项资金22760万元)。
按照《预算法》关于地方财政不列赤字的规定,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63814万元,一般预算支出按功能分:(1)一般公共服务类支出5952.04万元,占预算的9.33%;(2)公共安全类支出2233.35万元,占预算的3.5%;(3)教育类支出13932.98万元,占预算的21.83%;(4)科学技术类支出109.22万元,占预算的0.17%;(5)文化体育与传媒类支出484.61万元,占预算的0.76%;(6)社会保障和就业类支出9085.43万元,占预算的14.24%;(7)医疗卫生类支出 4882.34万元,占预算的7.65%;(8)节能环保类支出5878万元,占预算的9.21%;(9)城乡社区类支出785.89万元,占预算的1.23%;(10)农林水事务类支出16826.26万元,占预算的26.37%;(11)交通运输类支出313.42万元,占预算的0.49%;(1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0万元,占预算的0.02%;(13)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04.34万元,占预算的0.16%;(14)住房保障支出1490.7万元,占预算的2.34%;(15)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2.3万元;(16)其他支出1723.12万元,占预算的2.7%。
一般预算支出按具体项目分为:
1、人员性支出。在职人员工资、奖励工资、离退休工资、遗属生活补助费、住房公积金、烤火费、工会经费、养老金、失业金等按12月份工资花名册足额安排,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奖励资金1208万元,社区工作人员补助安排211.7万元,网络管理员补助57万元,教育后勤团队补助171.69万元,学前教师补助251万元,村干部报酬529.32万元(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报酬从去年的7000元提高到9000元,会计从4900元提高到6300元,社长和妇联主任从4200元提高到5400元,村纪检员从800元提高到1000元,团支部书记从500元提高到1000元),寺管会主任、副主任、成员补助19.34万元,学科带头人奖励1.92万元,骨干教师津贴19.2万元,班主任津贴66.98万元,校长(主任)津贴15.2万元,思想政治辅导员补助45.7万元,挂靠生、4045人员、协管员、城关执法人员等补助44.52万元,环卫工资90.31万元,“大学生”、“三支一扶”管理费及补助49.1万元。
2、部门运转经费。党政部门人均公用经费安排13500元,比上年人均增长5000元;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林业派出所、司法局、纪委、政法委人均公用经费安排18000元,比上年人均增长5000元;事业单位人均公用经费7500元;乡镇运转经费共安排318万元,在上年基础上增加10万元,一类乡镇运转经费为55万元,二类乡镇运转经费为53万元,三类乡镇52万元;村级运转经费共安排273.5万元,在上年基础上增加1.5万元,大村村级运转经费为4万元,小村村级运转经费为3.5万元;村党支部经费16.17万元;社区运转经费共安排44.8万元,每个社区5.6万元;寺院民管会办公经费共安排10.6万元,按照寺院规模分为大、中、小寺院,办公经费分别为6千元、5千元、4千元;培训经费共安排58万元,其中:县级干部培训费10万元,机关党员干部培训经费3万元,农村党员培训经费8万元,村两委班子培训费15万元,教师培训费10万元,县委党校培训经费2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培训经费4万元,人大、政协调研培训经费6万元;集中供热取暖费119万元;政府采购款80万元;会议费50万元;车辆保险费30万元;公务接待费50万元。
3、社会保障和就业经费。安排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17.5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42.61万元,农村医疗救助县级配套48万元,城市医疗救助县级配套35万元,工伤保险69.26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县级配套22.6万元,生育保险69.21万元,老龄事务配套金124.06万元,孤儿及无人抚养儿童福利资金10万元,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22.8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2231.71万元,离休干部医疗补助69.7万元,新增退休人员医疗补助44.83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41.1万元,干部体检费56.72万元,65岁以上老年健康体检费6.56万元,农牧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县级配套105.37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223.6万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贴息 52.6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85.3万元,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就业资金332万元。
4、民生领域支出。安排中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330.37万元,非义务教育贫困生救助资金10万元,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111.35万元,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36.54万元,三江源生态补偿教育资金1532万元,教育事业发展贷款本息1101.88万元,教育发展资金100万元,文化发展资金144万元,村卫生室建设资金200万元,村卫生室公用经费15.4万元,重大公共及基本卫生服务经费34.81万元,农区危房改造资金160万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200万元,草产业发展资金30万元,村级一事一议项目配套资金300万元,新农村及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建设资金600万元,游牧民定居县级配套资金105万元,水利发展资金100万元,退牧还草移民燃料费51万元,退牧还草移民生活困难补助702万元,草原生态管护员补助274万元,农业保险资金40万元。
(二)2014年的重点工作
1、改进税收征管工作方式,实现财政收入的强势增长。一是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坚持依法治税。逐步完善与国税、地税部门的联席会议机制,保证措施到位,管理到位,提高综合治税能力,防止“跑、冒、滴、漏”现象发生。二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拓宽非税收入范围。认真分析行业发展形势,制定相关规则,对行政事业单位要进行多方位的管理和掌控。三是加大对税收的入库力度,简化入库手续,加强返还的监控和财务监督,实现可用财力的有效增加。
2、优化支出结构,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大力调整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实现财政公共资源的优化。要从源头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和“三公”经费的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大对教育、保障、科技、卫生等公共事业投入。
3、落实惠农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建设的要求,坚持把“三农”作为财政扶持的重点,继续实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在农村危改、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草原生态奖补方面下功夫,同时实施好“一事一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推动新农村建设。
4、深化财政改革,规范预算管理。一是继续深化国库制度改革。完善资金支付程序,提高资金直接支付率。围绕财政大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实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的衔接。二是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完善定额标准体系和项目预算管理,强化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申报、审核、追踪制度,推进资金安排的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完善政府采购监管制度。加强对采购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违规采购行为。四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严格控制国有资产的流失。
5、深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努力打造“阳光财政”。围绕财政中心工作,把党务、政务重大决定向公众公开,及时利用政府网站和宣传栏等把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重点项目、惠农资金等进行公开公示,争取社会各界更多的了解和支持,为财政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努力打造“阳光财政”。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财政收支预算,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认真执行本次大会作出的决议,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确保全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为推进现代贵南、幸福贵南、和谐贵南、生态贵南、多彩贵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