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0-05-11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统计信息 |
贵南县疫情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工作方面 存在的问题及国家层面的建议
贵南县疫情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工作方面
存在的问题及国家层面的建议
在今年疫情背景下,我县按照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要求,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为目标,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了互联网上课,与全国教育教学同步,为全县教育教学工作开创了新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授课的观念,但从中也出现了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互联网+教育”方面存 在的短板和不足
(一)网络基础平台建设方面:虽然2019年我县通过了脱贫攻坚国家级评估验收,退出贫困县行列,但县内部分边远牧区依然存在无网络、网速慢等情况,网络基础应用平台系统临时建立的平台在互联网教育教学当中经常出现卡顿和难以登陆等情况,尚未建立完善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师和学生平台使用效果与理想中的效果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数字教学资源体系方面:在疫情期间,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免费所提供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总量很大,但真正与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水平相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不多,很难获取到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支持教师课堂教学的需求,尤其是符合本校学生、具有本校特色的高质量课程资源更是少之又少。
(三)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方面: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待转变,将信息技术积极应用于教学的意识较为薄弱。很多教师满足于传统授课方法,在面对新技术、新环境、新设备、新方法时缺少能动性,认为制作PPT课件、下载图片视频资源、分享资源网址就是信息技术手段,与日常教学活动的融合深度不够,面对网络平台工具难以上手,缺乏对有效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导致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效不明显。
(四)线上教学效果评价方面:线上教学不能像面授学习那样随时反馈互动,即时交流答疑,学生依靠在线授课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也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兴趣,师生之间不仅缺乏交流,而且学生做笔记思考的空间不够;受各种条件影响,目前我县线上教学整体效果远远达不到面授教学效果。
(五)城乡教育资源公平方面:“互联网+教育”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互联网设备和技术的要求甚高,对农牧区的许多学生而言,因相关的电子学习产品以及互联网络设施、信号、带宽等各种原因,使他们没有享受到开放的、公平的互联网教育学习机会,而学生家长自身缺乏互联网素养,也使得他们很难对子女的网络学习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二、意见建议
(一)积极提升青海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数量和质量,大力争取上级有关政策支持,特别是以对口支援帮扶政策等为契机,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公益平台和公益性教育教学资源作用,全力促进我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网络基础平台及数字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强化宣传“互联网+教育教学”的创新性、多样性、易用实用的优质资源,让家长适应和认可数字化教学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引导有条件的农牧区家庭安装相关教育教学网络设施。
(二)高度重视农牧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有效合理安排专项培训班,针对性地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培训,建设一支现代信息技术素养过硬的现代化师资队伍,确保绝大多数教师会利用常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把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运用和教学充分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灵活创新教学平台和教学手段,在保证教师的教学效果,确保师生之间能够及时沟通与答疑解惑,确保学生学有所获。
(三)国家层面惠民政策继续向农牧区倾斜,加大对贫困农牧区“互联网+教育”支持力度, 充分考虑农牧区网络信号不稳定,脱贫户家中不同年级的学生需配备授课设备等实际困难,建议国家下达专项资金,着力解决全县农牧区无信号的问题;积极协调相关营商公司及争取专项资金,用政府补贴和脱贫户自筹等方式解决脱贫户家中缺乏授课设备等问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