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具购置补贴额降低:大势所趋、市场所向 小白 农机观察
近日,黑龙江、辽宁、新疆、内蒙古等省份均发布了调减农机具购置补贴定额的有关信息。从调减的幅度来看,“大幅”二字是基本可用的。
似乎这个信息还没有引起行业的足够重视。试看笔者分析:
第一,措辞严谨。综合来看,三点:1.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有关精神(另有:按照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要求);2.省内外农机市场农机具价格动态变化情况;3,2020年我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情况以及2021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额度(虽然带“及”,合并处理,其实就是额度多少的问题)。总之,有部司指导精神,步调一致,另外有非常客观的理由。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言之有理,快速推进。
第二,请注意其中提到的,“省内外农机市场农机具价格动态变化情况”。这个问题让我们产生联系的首先是“全国农机补贴信息”公开的问题。目前网站、微信版都已经上线,各地区结算价格,一目了然,同一产品原则上要价格一致。要想扣除补贴后的价格一致,那首先是补贴定额一致(起码是接近),才有后期的市场公平。然后倒机现象、二手补贴新机现象,或将休矣。
第三,前几年的政策是“降定额、缩范围、促敞开”,现在来看,随着部分产品的定额补贴边际效益下降(在产业上是拉动趋缓,在用户层面是获得感减弱)后,农机具的补贴定额下降也是必然。促敞开的问题主要看各省财政支持,难度不小。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更需要充分渴望的途径其实是利用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当前的国家补贴(而非省补)。那么降低定额,主要可以增大受益、普惠群体比例。另外呢,可以将资金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边际效益较高),比如丘陵山地、设施农业、畜牧水产、果蔬茶、农产品加工、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好钢用到刀刃上。主要起到大幅提升农业机械化率的作用(原理:补短板则上升空间大),以及兴旺产业的作用(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价值为手段)。换言之,原来的“缩范围”,改为“扩范围”,将来可能是农村建设、农民生活的大方向也是有可能性的。
第四,农机购置补贴定额的降低,将进一步提高市场经济的程度。现代流通体系的底色,必须是市场经济。降低补贴定额将进一步抑制补贴本身对市场的加权作用。随着定额的降低,部分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去补贴化,即补贴额度可以在企业的市场政策中提前做好处理。讲的直接一点,补贴定额可以提前消化到产品的市场价格和促销里面。在这个问题上,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可能是主机厂和经销商未来的必须课。首先受到冲击的,应当是目前占用补贴资金过多的、已经补贴多年的、当前市场存量较大的产品,拖拉机、收割机等。北斗导航类补贴应当属于前期补贴比例过高者。补充2016年的旧文一篇:观展有感——拖拉机企业扎堆上线,是历史必然,应警惕产能作恶。虽然拖拉机等企业目前可能遭到打击,但长远来看,这种阵痛恰好是考验企业能力的重要因素。活下来才有无限希望。
第五,对于行业来说,应该重视这个信号,同时要继续研究农业机械化如何提质增效,在强调劳动生产率之后,更多的关注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也就是要充分与农艺结合来实现为种植户做大蛋糕,同时提升绿色生产方式的应用比例。锄头是为了种地的,而种地是需要效益的。补充2019年旧文:奉劝农机行业:不要去炫耀锄头,而忘了种地。
第六,当前来看,各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加快显现,农业机械化的本质从提升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的方向转向首先考虑如何代替人工、节省人力的问题。首先是人机分离,其次是自主作业。目前,无人农场与其说从技术上考虑,还不如说从节省人力的角度考虑而更为实际。在这个问题上,更多的向美国农业机械化靠拢,节省人力这个因素的影响力要前移。通俗点说,为何美国的收割机喂入量大,除了效率高、地块大等等描述,还因为喂入量大可以代替多台小喂入量机器,也就是节省了驾驶员这个劳动力问题。
第七,未来的农机市场如何,还要看明年全国农机购置补贴的缺口程度,如果能够坚持到明年春季还有相当缺口(比如30%以上),还能证明农机市场的复苏有一定的非偶然性。反之,只能是昙花一现。为何当前的农机市场高歌猛进,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还需要深刻反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