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南县:锚定六个坐标,书写高质量发展贵南新答卷

来源:流彩贵南 发布时间:2025-03-17 17:21:14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贵南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中明方向、增动力,紧扣州委“12345”战略目标和县委“12345”发展战略,统筹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向新而行动力澎湃、向绿而行生态宜人、向效而行惠民可感,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全方位转型砥砺前行。




图片




锚定“生态”坐标,聚力抓环保、促整治,书写美丽贵南的“绿色”答卷。始终牢记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十大专项行动”,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县城空气质量优良指数比例达97.5%,县域黄河支流茫拉河、沙沟河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及以上,城镇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投入3.6亿元实施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农村污水治理、国土绿化等项目,持续开展大美草原守护、防沙治沙综合治理、“清洁海南”和“全域无垃圾”行动,完成生态修复治理25.85万亩、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59平方公里,栽植各类苗木140万株,依法关停、退出、修复砂石料场12个,全县生态系统功能持续稳步提升,历届历次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0%。


图片




锚定“经济”坐标,聚力拓需求、强支撑,书写振奋提气的“增长”答卷。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消费热点,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5亿元、增长6.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9亿元、增长66.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632元、增长5.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67万元、增长16.0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在州定的14个主要经济指标中取得了6个第一、3个第二,3个第三的成绩,中国式现代化贵南实践迈出坚实步伐。常态化开展助企纾困,解决企业融资需求720万元,培育2家商贸企业成功升限纳统,1家工业企业升规实现“破零”,落实招商引资资金11.7亿元。结合重大节日、文体活动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累计投入促消费资金341万元,拉动经济994万元,用“小资金”撬动“大消费”。深化对口支援,开展互访对接26次,争取援建项目资金7265万元,落实对口支援项目15项,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图片


锚定“产业”坐标,聚力建体系、增动能,书写积厚成势的“转型”答卷。紧紧围绕产业“四地”建设,积极融入海南州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大局,立足资源禀赋,强化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能源产业破障前行、文旅融合持续焕新。全力推进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造万亩青稞、油菜生产基地各1个,蚕豆千亩生产基地2个,建成青稞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1.6万亩,种植农作物43.17万亩,产量达6.46万吨。培育“二品一标”产品9个,认证绿色食品产品2个、绿色食品生产资料7个,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举办“流彩贵南·臻品不凡”“青货入川”等推介会7场次,积极探索“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新模式,开通了“青货出青”新渠道。加快推进海南州千万千瓦“沙戈荒”清洁能源基地建设,280万千瓦哇让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顺利开工并稳步推进,青海综合能源海南10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前期进展顺利,10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顺利完工,全县新能源风光水储能一体化建设和多能互补格局加快形成、厚积成势。持续推进“一核三带五区多点”全域旅游规划落地,举办千人锅庄大赛、第二届环木格滩沙漠越野挑战赛、“藏绣·歌舞·牦牛”文化旅游季等文体活动898场次,加大藏绣产业扶持和文旅短视频创作力度,研发藏绣产品42项,《流彩贵南》文旅宣传短视频荣获全省融媒体短视频大赛一等奖,年内共接待游客46.6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8亿元,分别增长18%和20%,有力推动“文旅流量”转换为“消费增量”。




图片




锚定“城乡”坐标,聚力补短板、提能级,书写精致和美的“人居”答卷。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投入2.88亿元实施14个市政建设项目,持续改善物业、供暖等服务品质,实施城市净化、美化、亮化、绿化等专项行动,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城乡建设品质不断提升。坚持“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协同发力,投入有效衔接资金1.78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补短板等39个项目,完善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夯实共同富裕根基。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扎实推进“321”示范引领工程,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提升乡村建设水平,高质量完成和美乡村建设、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和“六类”重点对象房屋抗震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项目, 全域开展“三清三改治六乱”行动,美丽乡村更加宜居宜业。




图片




锚定“民生”坐标,聚力办实事、共富裕,书写可感可及的“幸福”答卷。持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75.9%,年初确定的15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三保”底线持续兜牢。“点对点”组织劳务输出,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5696人。投入9373万元,实施中小学基础设施、消防设施改造提升等项目6个,持续抓实“县管校聘”体制改革、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思政课建设、控辍保学、“双减”、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整治等工作,教育高质量发展根基不断夯实。持续深化综合医改,打造紧密型医共体,扎实推进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第二轮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顺利完成。投入7000万元,实施县藏医院改扩建及附属工程、特色综合诊疗楼等项目。不断补齐医疗基础设施短板,县域内公立二级甲等医院实现全覆盖。实施居家养老服务、特殊困难老人适老化改造等项目,为1711名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老年幸福互助院覆盖全县29个行政村。




图片




锚定“治理”坐标,聚力筑底板、控风险,书写安定有序的“和谐”答卷。深入推进平安贵南、法治贵南建设,深化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共治机制,受理并成功调处矛盾纠纷731起、信访事项32件、欠薪案件170起,着力将各类问题处置在早、化解在小,全县刑事案件发案率、治安案件受理率分别下降25%和20%。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城镇燃气专项整治、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等重点工作,排查整治风险隐患1145项,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持续强化应急体系建设,以极限思维应对极限情况,落实“叫醒”“叫应”机制,及时转移涉险群众6297人,实现了连续两年防汛减灾人员“零伤亡”。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