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南大地上的“她力量”:在雪山与草原间绽放的巾帼风华
来源:流彩贵南 发布时间:2025-04-17 10:04:40 浏览次数: 次 【字体:小 大】
在平均海拔3100米的贵南县,寒风掠过无垠的草场,牦牛、黑藏羊如黑珍珠般散落在大地。这片土地看似被自然赋予了严酷的生存法则,却因一群女性的存在,涌动着温暖而坚韧的力量。在贵南县沙沟乡的一座藏式小院中,39岁的拉毛叶忠正俯身在一块绣绷前,指尖翻飞,将五彩丝线化作雪山、格桑花与藏羚羊的图腾。她是贵南藏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过去藏绣只是嫁衣上的装饰,现在它是我们养活自己的手艺。”她笑着说。 2009年,拉毛叶忠注意到村里的留守妇女因语言不通、教育程度较低而难以外出务工,出生在藏绣世家的她便自己成立了一家藏绣公司。公司成立以来,不仅培养了上百名藏绣技艺人才,还通过采取“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为家庭困难农牧民提供就业岗位或签订收购协议,吸引数百名妇女参与藏绣生产,实现了农牧民在“家门口”就业。近些年,公司累计培训就业人员达1000多人次,众多受训者成功开设了个人店铺,增加了经济收入;60余名在职绣娘每月平均收入达到了约4500元;80余名“居家办公”绣娘足不出户就能制作产品补贴家用……如今在贵南,参与藏绣产业的女性人数日益增多,她们自身也有很多欣喜变化。“这些绣娘不仅有了一技之长,连言行举止也发生了变化,她们变得越来越自信,在家里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好多年轻人都想加入这一行,这无疑将对藏绣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拉毛叶忠说道。2021年,贵南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拉毛叶忠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她说:“我们要让世界看到,高原女性的手不仅能挤牛奶、打酥油,还能创造美。”在贵南县塔秀乡,连绵的雪山与广袤的草原之间,坐落着一所寄宿制小学。这里的孩子大多来自牧民家庭,他们的成长轨迹中,有一位默默坚守了23年的教师——扎西吉。自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她扎根在这片高原的土地上,用知识的火种点亮了无数牧区孩子的梦想。基层教育,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无数个清晨的早读、深夜的备课,是崎岖山路上的家访,是寒风中为寄宿学生掖紧被角的双手。扎西吉及其同仁们,常常身兼数职:是老师,是“母亲”,是心理辅导员,甚至是炊事员。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她们面对的是教室里参差不齐的课桌椅,是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是乡村教育资源匮乏的现实。但她们选择用耐心填平沟壑,用知识铺就道路。她说:“每一个孩子都如同高原上的格桑花,只要用心灌溉,终将绽放。”2024年,扎西吉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这一荣誉背后,是她半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初心,也是贵南县乡村教育振兴道路上的一盏明灯。高原的风依然呼啸,塔秀乡寄宿制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的朗读声清澈如泉。扎西吉的身影与千千万万基层女性教师相重叠,成为一盏盏不熄的明灯,照亮乡村孩子们前行的道路。她们用青春与热情,在教育的原野上播种希望;她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但她们的故事,早已镌刻在时代的丰碑之中。当晨曦初染木格滩苍翠的林海,已经退休的何世燕又一次踩着露珠踏上那条刻满岁月印记的山路。作为前茫曲镇林业管护站站长,这条蜿蜒数十公里的巡护路线见证了她用21年的青春岁月,丈量出作为生态守护者的生命轨迹。2003年,32岁的何世燕初到茫曲镇林业站时,眼前是龙羊峡库区肆虐的风沙和裸露的荒滩。面对“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恶劣环境,这位女共产党员选择以愚公之志重塑山河。她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在龙羊峡库区植树造林近十万亩,种植各类苗木300余万株,不仅维护了库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还为龙羊湖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优良水质提供了保障。23个春秋交替,曾经的“黄龙”肆虐之地已然筑起绵延十万亩的绿色长城。在何世燕布满老茧的掌纹里,镌刻着新时代生态卫士的忠诚答卷。在2023年,何世燕荣获“全国林草系统劳动模范”称号。这位来自高原的女性以青春之躯筑就了生态奇迹,生动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青藏高原的实践。她的故事如同荒漠中倔强生长的柠条,昭示着千万基层生态守护者如何用平凡铸就伟大。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征程中,她为贵南地区谱写了一部绿色的史诗。贵南县地处偏远,地域辽阔,交通不便,平均海拔3100米,12个民族大杂居,且居住分散,2024年之前,青措卓玛还是这个不足8万人口的小县城里唯一的律师。自1999年大学毕业返乡,青措卓玛便开启了她“一人守护一城法治”的传奇征程。面对县域法律服务资源匮乏的困境,她既是公证员又是调解员,既是法治宣传员又是政策咨询师,在司法行政系统多个岗位上淬炼出全能型法律服务者的担当。600余起法律援助案件、逾万次法律咨询、数百份规范性文件审核——这些数字背后,是她徒步数十公里调解草场纠纷的坚持,是深夜里为牧民逐字解读合同的细致,更是连续72小时为农民工讨薪取证的坚守。在2017年,青措卓玛荣获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的“妇女儿童维权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她被省司法厅表彰为全省司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省妇女联合会再次授予她“全省妇女儿童维权先进个人”的荣誉。这位扎根高原24载的法律工作者,用脚步丈量贵南的每一寸土地,以法律为纽带串联起12个民族的权益保障网,在雪域高原谱写着新时代法治精神的壮美诗篇。“这里的每顶帐篷都需要法治微光,能成为照亮牧民权益的一盏灯,便是法律人最完美的生命注脚。”在苍茫的贵南草原上,她用毕生心血诠释:公平正义的高度,始终在人民心中巍然耸立。贵南女性的故事,是青藏高原万千巾帼的缩影。她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汇处寻求发展之道,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与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双重挑战中开拓生存空间。她们的不懈努力,不仅关乎个人命运,更重塑着高原社会的性别认知:女性可以是文化的传承者、教育的播种者、生态的守护者、法治的捍卫者。 当我们凝视贵南的雪山与草原,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真正的女性力量,从来不是与男性对抗,而是在各自的角色中,让世界因多元而丰盈,因包容而进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