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南县以英雄门合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筑牢红色教育阵地
贵南县以英雄门合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筑牢红色教育阵地
门合,出生于1928年,河北省涞源县人,194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青海省军区独立师第4团2营副政治教导员。1967年9月5日,在青海巴仓农场执行装置防雹土火箭任务中,为保护27名农场工人而牺牲,时年仅39岁。1968年4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布“向门合同志学习”的命令,并追授“无限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干部”称号。贵南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吴晓军“挖掘好、运用好宝贵红色资源,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要求,以“建载体、护资源、传精神”为主线,扎实开展英雄门合红色文化传承工作,为新贵南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动能。

打造红色教育载体,传递英雄精神力量。2018年投入资金185万元,以塔秀乡巴塘新村门合同志牺牲遗址为依托,严格遵循勤俭节约、修旧如旧原则,建设英雄门合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对旧址库房进行维修改造建成展厅,设置英雄门合展区、国防教育展区、气象知识展区、农耕文化展区及党员誓词区五个功能区,主要采用图文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展现英雄门合生平事迹。现承担海南州爱国主义(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气象科普教育、教学科研等职能。该基地已被评定为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截至目前,累计接待省、州、县机关单位党员干部、农牧民群众、省内高校大学生、青少年学生及兄弟县参观团500余批次,接受红色教育人数达20000余人次。

弘扬英雄精神资源,筑牢红色教育高地。制定专项方案,出台《贵南县英雄门合红色教育资源抢救性保护设施方案》。组建专业工作组,邀请青海电视台和西海都市报社记者同县内干部组成英雄门合红色教育资源抢救性保护工作组,赴西安市、渭南市、咸阳市、涞源县、富平县开展红色资源寻访采访,成功收集英雄门合生前使用的军服、腰带、枪套,以及工作生活照片、革命事迹等珍贵资料,为还原英雄形象、传承英雄精神筑牢了实物根基。强化硬件建设与文创开发,投入733万元,在原有英雄门合红色教育基地基础上,完善陈列馆、雕塑等设施。正在开发连环画、摆件、文化衫、钢笔等特色文创产品,进一步提升红色教育基地功能与影响力。

弘扬英雄门合精神,传承革命红色基因。深化校园红色教育实践,在全县中小学设立4个门合班、7个门合中队,每学期组织师生前往门合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帮助师生学习英雄事迹,深刻体悟门合精神,有效增强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向心力。通过组织师生传唱红色歌曲、传颂红色经典故事、举办作文比赛、开展主题班会及义务劳动等活化教育形式,丰富红色教育载体,门合班与门合中队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其中贵南县中学门合班精心编排舞蹈《英雄门合》,在校园内掀起学习门合英雄事迹与精神的热潮,彰显红色精神代代传承的活力。县委党史研究室牵头编撰《学习英雄门合永远跟着党走》《历史印记时代丰碑》等书籍,为英雄门合精神传承与红色基因赓续提供了有力支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