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马营:构建“三精三全”防灾减灾体系 从“有备无患”到“常备不懈”的精准防控实践
过马营:构建“三精三全”防灾减灾体系 从“有备无患”到“常备不懈”的精准防控实践
进入汛期以来,过马营镇党委、政府坚决贯彻省、州、县关于防汛减灾救灾的决策部署,秉持“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方针,精心谋划、周密安排、科学调度、精准施策,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聚焦“三精”筑防线,织密风险防控网
为筑牢防汛安全防线,过马营镇创新工作方法,聚焦“精准”二字,全力构建以“三精”为核心的精准防控体系。一是“双台账”精准画像,实现防控全域覆盖。建立《各村临崖、临水库、涝池、切坡建房、景点、露营地、养蜂从业者一览台账》,将传统地质灾害点、切坡建房、旅游景点、露营地与养蜂点等84个风险点全面纳入监管,确保风险排查无盲区、无死角。同时,对学校、寺庙、工地等45处重点场所实施“一点一策”精准防控,建立《过马营镇安全隐患点汛期管理台账》并设置警示标识27个,为重点区域撑起安全“保护伞”。二是“三包制”精准到人,确保任务落实到位。严格执行班子成员“包村、包项目、包隐患点”三包责任制,及时组建12支应急队伍,86名镇村干部全员参与,将防汛责任逐级分解至27处隐患点,形成“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一包到底”的严密机制,构建起“镇-村-社”三级责任链条。在强降雨期间,提前转移存在隐患的6村25户78人,转移施工人员23人,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切实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三是“双联动”精准响应,确保预警叫应到底。严格落实叫醒叫应机制,通过电话、微信、村级广播等多种渠道累计发布预警信息700余条,实现预警信息精准到点、响应及时高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240人应急队伍全天候待命。保障应急电话、广播、微信群“三线畅通”,确保雨情、汛情、险情信息第一时间上传下达。7月以来,成功应对5次强降雨过程,启动“即知即报、快速响应、高效处置”机制5次,有效化解了风险隐患。

贯穿“三全”强根基,筑牢防灾减灾墙
为确保安全度汛,过马营镇坚持“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控”原则,系统推进隐患排查、应急备战和宣传动员三大行动,切实筑牢防灾减灾的人民防线。一是全面排查,防范风险,做实做细预防先手棋。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原则,镇村两级全员下沉,累计开展28轮拉网式排查,覆盖84处重点部位,确保无死角、无遗漏。进一步建立细化项目实施工地、学校、医院、宗教场所、安全隐患点及临崖临河村落等六大类专项管理台账,为精准防控提供支撑。二是全面备战,强化演练,提升应急处突硬实力。统筹优化应急力量,构建“1+11”应急队伍体系(镇级1支、村级11支),规范完善镇级应急物资储备库1个,累计储备应急物资5000余件。累计开展应急演练10次、集中转移演练1次,确保所有人员熟练掌握预警发布、人员转移、抢险救援等流程,实现应急响应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切实提升了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三是全面宣传,群防群治,增强全民防灾软实力。由包片领导、村干部、网格员组成“防汛宣传小分队”,深入夏季牧场、施工单位等重点防控隐患点开展宣传,压实包联责任。通过公众号、村广播、微信群等平台累计发布安全提示和防汛知识1000余条,针对夏季转场发布藏汉双语信息,有效提升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广泛动员党员、群众担任“安全瞭望员”,鼓励第一时间上报险情,利用新媒体实时推送气象和路况信息,营造群防群治良好氛围。
通过构建“三精三全”体系,过马营镇成功将防汛工作延伸至最细微的“神经末梢”,实现了从模糊管理向精准管控、从分管职责向全员责任的转变,形成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全域覆盖”的防汛备汛新格局,显著提升了防灾减灾救灾的效能,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