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南县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示范县建设为契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为主线,狠抓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构筑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全县各级党组织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并将贵南治沙植绿的光荣故事和英雄门合红色事迹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精准滴灌”式宣传,引导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二是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实施“基层组织凝心聚力、基础工作强基筑底、基本能力达标提升”工程,出台《贵南县“飞马奖”“蜗牛奖”评定办法》,制定减轻乡镇、村(社区)负担改进工作作风18条措施,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精力大抓治理,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三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党员做榜样、群众心里亮”主题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前找干部、心底里亲干部、行动上信干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拉干村党支部通过制作村干部为民服务连心卡、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责任明白卡、农牧民党员帮扶明白卡,组建老年、教育、农机、种植协会,提供多元化服务,使村民老有所依、学有所助、劳有所得。
一是构建自治制度体系。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寺规僧约等制度,配套制定积分制,对小微权力、重点工作、办事流程实行清单制管理,形成群众自治“一揽子”方案,使乡村治理有依据、有抓手、有人听。二是加强制度执行监督。在“三约三制度”执行过程中,充分调动群众发挥自我教育、管理、监督作用,培强树牢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塔秀村党支部组建村规民约监督执行小组,制定“五严禁一承诺”村规民约,每季度按照积分制管理制度考核打分,公示正反典型红蓝榜,年底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使“软约束”有了“硬抓手”。三是探索智慧治理模式。以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为契机,建成县乡村三级乡村治理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完成“一户一档”信息采集录入,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过马营镇党委打造便民综合服务中心和“零距离”信息服务平台,推行咨询问题及时清、紧急问题当日清、协调问题周内清、复杂问题月内清的“四清工作法”,有效解决群众办事“慢、烦、难”问题。一是普法调解双向发力。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持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派驻“一村一法律顾问”,培养“法律明白人”,让法治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信仰。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攻坚年”活动,发挥乡镇综合矛盾调解中心作用,实现纠纷“一站式”受理、“闭环式”调处,一批长期影响稳定的草山地界纠纷、信访积案得到平稳化解。森多镇成立“谐纳”矛盾纠纷综合调处中心,推选卸任党员村干部组建矛盾纠纷调解团队,建立“评、处、治”工作机制,成功化解草山牧道纠纷4起,矛盾纠纷调处率达100%。二是全员参与维护稳定。整合村警、草管员、护林员、网格员等14类5553名各类人员,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基层维稳。高标准建成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融合政法综治维稳指挥信息平台、“雪亮工程”、公安“110”报警平台,打通30类3000路视频,加快网格化、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是依法加强宗教治理。开展藏传佛教寺庙“深化三项教育、实现三个提升”等主题活动,积极培养宗教人才队伍。将寺规僧约细化为“寺庙规章篇”和“僧人公约篇”,提高寺庙内部管理制度操作性和执行力。托勒寺将爱党、爱国、爱民、爱教等核心修行理念与寺规僧约深度融合,引导藏传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爱国爱教、持戒守法、共创和谐。
一是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深度融合行动,创新推动新时代民族守望相助村庄和“石榴籽家园”社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功创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二是加强文化建设。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群众争做时代精神的倡导者、文明新风的推动者、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广泛开展“贵南人爱贵南、歌贵南、舞贵南”群众性文化活动,激发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三是加快移风易俗步伐。各乡镇持续开展优秀共产党员、五星级文明户、“七好村民”等评选活动,引导设立乡风文明榜,成立红白理事会,通过“晒面子”“翻里子”,大力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新风正气。全县各牧业村群众自发确定结婚彩礼不超过5000元,各农业村大力削减结婚服饰品,极大程度减轻群众负担。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