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频道>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乡村振兴贵南在行动】贵南县做实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工作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7-03 10:41:57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贵南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因地制宜、因地制策,以做实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图片


一、坚持党建引领,建强振兴火车头。一是夯实组织基础。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凝心聚力、基础工作强基筑底、基本能力达标提升”行动,持续巩固“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和“两化”建设成果,着力构建领导有力、功能完善、运转有序的基层党组织体系。聚焦产业发展,打造“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入”等村党支部特色党建品牌10个,推动形成“打造品牌促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二是强化带头引领。安排6名县委常委下沉担任六乡镇党委第一书记,31名县级领导干部包联全县75个村党支部,常态长效开展联点帮扶,推动重点工作纵深推进,同时根据农牧区实际情况,选配熟悉“三农”工作、热心为群众办实事的183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推动村党支部擎好党旗走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路。三是健全责任机制。以县委名义制发《关于强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通知》,以分解任务、细化要求、明确具体的方式督促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做深做细民情走访、基层调研、政策宣讲、矛盾化解等工作。制发《贵南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通报批评办法》和《贵南县“飞马奖”“蜗牛奖”评定办法》,持续推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有为。

二、挖掘资源潜力,点燃发展助推器。一是用好耕地草原资源。聚焦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严格落实“林草长制”,探索开展“田长制”试点工作,确保全县草原生态环境管护到位,耕地保护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辐射带动县,推进标准化农田建设,加强农技推广,提升粮食产量。在过马营镇和森多镇建立活畜交易市场,加快牲畜出栏周期,引导群众实施舍饲半舍饲养殖方式,让有限的耕地和草原最大限度造福农牧民群众。二是激发资产活力。大力推进村集体资产转型提质行动,积极动员农牧民通过“以地入股”“牛羊入股”等形式投资集体经济创收项目,发挥村集体资产效益。不断深化与涉农银行的战略合作,定期举行农村金融对接活动,县农商银行、农业银行为乡村产业发展量身设立“黑藏羊信用贷”“乡村振兴能人贷”等金融产品,为产业发展解决融资需求。三是力促稳岗就业。以培育乡土人才为目标,在县职校开设唐卡、藏绣、服饰加工、室内装修等15个特色实用专业,累计培训毕业生663名,就业率达60%,持续举办“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培训和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022年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5783人次。

三、优化乡村产业,培育致富新动能。一是农牧产业固根本。聚焦“牦牛、藏羊、青稞、油菜、饲草”五大优势产业,全县75个行政村登记注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258家,家庭农牧场320家,建设高标准养殖小区12个(正在建设8个),带动农牧群众2.9万余人。大力推行耕地流转和托管经营模式,2022年全县共流转土地13.17万亩、托管10万亩,推动形成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种养殖方式。二是加工产业助发展。持续壮大乡村农牧产品加工业,深度拓展乡村特色产业,打造“订单藏绣”、黑羊毛加工、青稞炒面、蚕豆分拣等加工坊17个。注重培育企业培育,扶持建设“青海省尼达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20家,持续用好“天路飘香”公共区域品牌,推动形成“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加工坊”的农牧产品生产体系。三是文旅产业促提升。聚焦雪山、湖泊、草原、农田等风光资源,评定卡加村、直亥村等乡村旅游重点村9个,春明农家院等乡村旅游接待点4个,在塔秀乡巴塘村围绕英雄门合红色故事,建设集红色报告厅、“忆苦思甜”食堂、“地窝子”民宿等一体式乡村旅游发展项目,拉动三产增长。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