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南县: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擦亮和谐发展底色
贵南县: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擦亮和谐发展底色
近年来,贵南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全县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开创民族和睦、人民合乐、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保持了全县大局稳定、长治久安。
先后荣获国家级“防沙治沙示范县”“双拥模范县”“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乡村治理试点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是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传工程,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根基。坚持把学习新思想放在首位,把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重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解决事关群众价值观深层次认识上下功夫,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群众共同价值追求。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分裂斗争,形成了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引导广大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把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二是实施创建基础工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行稳致远。县委常委会每年至少2次专题研究创建工作,对创建范围、创建内容作出重点部署,进行组织主推。落实县委书记第一责任人、副书记主体责任人、统战部长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发挥了施工队长主推作用;各乡镇、县直部门协调配合、共建共创、目标考核、经费保障、督促检查和评选表彰六大机制,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发挥具体施工队的主推作用。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经济建设、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深度融合,开展了民族团结+精神脱贫、+党性教育、+文旅活动、+产业发展等行动,不断拓展创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培育77个州级示范点,27个县级观摩点和40个县级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2019年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推进创建“十一进”活动。通过开展“十一进”活动,形成了机关人人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乡村和谐蔚然成风,社区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市场诚信经营、童叟无欺成为经营者的准则,军营“军民团结鱼水情”深入人心,学校师生共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的人人参与、全民共享的良好创建氛围,全县创建之花处处盛开。
三是实施凝心聚力工程,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制作播出《道德与法治》栏目微视频123期,《移风易俗我先行》公益广告微视频6期,2016年以来评选省级文明单位16个、文明村镇9个,五星级文明户4122户,依托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大力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大力推行“一团十二队”宣讲工作法,采取“双语+宣讲”“文艺+宣讲”“网络+宣讲”等方式,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加强“滴灌式”宣传,组织编印了《贵南印象》《最美的遇见》《流彩贵南·民族团结之花竞相绽放》《瞭望》等一批图书画册,成功举办两届“民族团结杯”机车文化旅游节,修建三座大型雕塑,制作树立大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牌42个,乡镇、村社设立各类大小宣传牌350处,“两个共同”思想深入人心,打牢了“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思想基础。出版发行《藏族情歌》等四部民俗文化系列丛书,开绣格萨尔史诗260米藏绣长卷,举办“民族团结杯”藏绣·歌舞·牦牛文化旅游节、穆桂滩沙漠徒步穿越赛等大型文体活动,唱响了富民政策好、民族团结好的时代主旋律。
四是实施脱贫攻坚巩固工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精神脱贫是根本,产业发展是依托,就业带动是引擎,合作经营是出路,结对帮扶是助力”原则,总投资21.37亿元,夯实“两个强”,创新“五个一”精准扶贫模式,坚持“六个精准”,全面实现“四通”,基本达到“六有”,全县30个建档贫困村,2228户8700人建档贫困人口脱贫,实现绝对贫困清零,完成脱贫摘帽目标。在精准脱贫省级第三方评估检查验收中,群众认可度99.63%,位列全省第一,2016—2018年连续三年在全省考核“好”的序列,2名同志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五是实施宗教事务管理工程,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行驻寺干部政治素养“十问法”,开展“五爱”教育,弘扬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体制机制,制定落实《贵南县民间信仰活动点管理办法》,组织动员信教群众整治乱挂经幡等“八乱”现象。22座寺院全部实行一寺一档、一僧一册的信息管理平台,打造“一核多元共治”新格局,不断推进宗教事务管理体系规范化。
六是实施创建人才工程,为民族团结进步提供组织保障。加强基层党组织 “两化”和“三基”建设,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90.7%的行政村“两委”班子和100%社区负责人实现“一肩挑”,整顿软弱涣散村党支部6个,选派14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下沉乡镇担任第一书记和社区党建指导员,75名扶贫第一书记扎实做好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工作。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实战实操相结合,精心组织“人员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活动,推动本土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州职业技术学校贵南分校创新办学理念,开设村级财务、兽医等10个专业,累计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1408名。
七是扎实推进全国乡村治理试点,着力打造涉藏地区的贵南样板。我县是全国乡村治理试点县,按照“一核三治+涉藏特色”的乡村治理架构体系,结合贵南实际,坚持党建引领,聚焦自治体系“一揽子”贵南方案、移风易俗、化解矛盾纠纷清零、加强民间信仰活动点的管理、服务群众零距离、数字乡村治理、镇村改革、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防沙治沙、草原生态保护等方面实现突破,着力打造涉藏地区特色和贵南样板,初步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并进”,具有贵南特色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八是实施创建品牌工程,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的感召力。<font face="仿宋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