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南县八项举措强力推进“十二五”期间 文化特色县建设工作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州文化事业发展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贵南县重点抓好八项工作,全力打造全州文化特色县。
一是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投融资机制。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方针,引导鼓励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兴办文化产业,推进文化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二是建立文化改革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评价乡镇、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衡量经济质量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作为判断领导水平和能力高低的重要依据,进行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在职工管理上,按照以岗定酬、以任务定酬、以业绩定酬的要求,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县藏文化传播中心、藏绣产业园和各乡镇农牧民文化学校,创办不同类型的技术学校,加强专业性和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同时,“筑巢引凤”高薪聘请专业编导、舞蹈艺术等高素质人才,为不断提高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品位筑牢人才基础。四是做大做强贵南藏绣和歌舞经济两大文化产业。建立相对稳定的歌舞经济投资机制,解决当前全县歌舞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经费不足,教练报酬偏低等问题,编排一批极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精品节目,进一步提高贵南歌舞的竞争力,提升贵南歌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农牧、扶贫、就业、妇联等部门培训资金,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授课、传授技艺,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争取在3-5年内将藏绣产业培育成为促进我县农牧区妇女创收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五是挖掘开发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总结推广藏绣和歌舞经济两大产业的成功经验,加大对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开发,加快地方民族民俗瑰宝走向市场,全力将生态、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六是大力推进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在县城建设集体育比赛、全民健身和娱乐影视为一体的贵南县群众文化体育场馆。在农牧区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建设一批适应农牧民需求的体育设施,改善以行政村为主体的农牧区体育设施条件。积极探索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的新模式,推行学校体育场地向群众按时段无偿或有偿开放,节假日全面开放。充分利用县城广场、公园等公共健身场所,使城乡公共体育设施数量不断增加,条件不断改善,从而缓解城乡居民体育健身设施不足的压力。七是争取实施州县电视台自办节目覆盖乡村工程。建立健全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基础,面向农牧区的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州县电视台自办节目覆盖各乡镇村社。精心编排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地方电视节目,宣传报道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新闻信息。八是积极举办地方传统节庆活动。精心组织开展春节、七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文体活动,恢复“物资交流会”等群众性综合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