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织牢县域健康保障网 以医疗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织密织牢县域健康保障网 以医疗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作为青海省唯一以县域医共体总院为龙头、实现县乡村三级全面覆盖的整体移动网络系统信息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贵南县紧密型医共体持续深化制度创新、强化科技赋能、优化特色诊疗,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深化制度创新,织密县乡村三级医疗协作网。一是综合医改不断深化。深入开展公立医院提质攻坚年行动,创新构建“医管会监督管理、医改成员单位协同推进、医共体党委领导”的“1+1+1+一办六部”组织体系,形成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县藏医院等11个单位为枢纽,以77个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互联互通、协同服务,为医共体高效运转筑牢制度根基。二是运行管理不断规范。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州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在药品耗材、医疗服务价格、医保基金监管等领域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同时,依托医共体人事管理中心,整合各成员单位的编制资源,按照“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的管理用人机制统一进行优化调配,有效推动了医共体内人员有序流动、资源合理分配。三是诊疗能力不断提升。通过实施“上联下沉”的措施,有效落实了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实现了县域二甲医院全覆盖,县人民医院分别与江苏苏北人民医院、江苏宝应县人民医院建立急诊科联盟和血液透析中心共建专科联盟,县藏医院与解放军总院第五医学中心建立县域内肝病专科联盟,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县总诊疗人次达14.13万余人,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提升至30.52%,县域内住院率达60.74%,越来越多群众选择在家门口看病就医,“大病不出县、小病在基层”的目标逐步实现。

强化科技赋能,一体化医疗服务让就医“少跑腿”。一是智慧医院打通群众看病“中梗阻”。大力发展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贵南县人民医院早在2017年就投入近800万元启动信息化建设,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模式,如今已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医共体数据平台,实现全县各级医疗机构数据标准统一、集中存储、协同共享。二是远程医疗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借助“互联网+”打通疑难杂症向上救治通道,与江苏苏北人民医院建立“互联网+远程医疗”协作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下辐射,实现群众在本地就能享受到省内外优质医疗服务。截至目前,开展远程查房5次、远程会诊57次、远程培训8期、远程带教290人次,累计开展手术207台。三是信息跑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聚焦重复检查、检验和过度医疗问题,依托“贵南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健康贵南APP”及医共体数据平台,对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建立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标识,实现了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就诊信息得以实时更新和调阅,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正在逐步推进州内“基层检查 +上级诊断 +区域共认”的服务机制,工作开展以来,惠及群众200余人,群众“看好病、少花钱”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优化特色诊疗,健康贵南底色更足。一是藏医发展焕发活力。坚持藏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大力实施藏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成立紧密型医共体藏医质量控制中心、藏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开设陶罐疗法、放血疗法、药浴疗法等藏医特色外治疗法。深化藏药制剂研发生产,贵南县藏医院已取得120种藏药制剂批号,其中111种纳入医保,新研发的养发甘露清、胃肠普安丸等制剂,深受农牧民青睐。截至目前,全县享受中藏医药特色诊疗服务达34777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24.60%,中藏医非药物疗法使用比例达26.55%,本土藏医药在健康贵南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是援青医疗暖心群众。持续深入落实先心病“清零”行动,牵线搭桥启动“心佑工程”,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助下,全覆盖筛查全县1.5万名儿童、青少年,30名符合条件患儿在“医保报销、慈善基金、医院减免”三重保障机制下,组团送往南京接受免费治疗,累计减免救治费用10万元。协助开设贵南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让全县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高效血液透析治疗服务,解决了农牧民群众肾病患者看病难、透析难问题,累计为贵南县及同德县、泽库县等邻近地区患者开展血液透析治疗968人次,节省费用3.9万元。三是组团帮扶提质赋能。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医共体成立以业务骨干为主的“帮扶团队”,实行分片区“组团式”紧密型对口帮扶,通过“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下沉,指导乡镇卫生院建成特色科室,持续提升乡镇卫生院口腔、耳鼻喉、中藏医药等科室建设和服务能力,全县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已经达到了5家。截至目前,42名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在乡镇卫生院驻点帮扶,27名乡镇医务人员在村卫生室开展服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