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政策>详细内容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9-08-19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政策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9-08-19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政策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8-19 浏览次数: 【字体: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我县以“科学合理使用农资”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工作,但大多农牧民文化程度低、接受新事物自觉性不高,培训效果不明显,滥用化肥、农药及焚烧秸秆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加之县级财力有限,无力配套回收残膜资金,造成农田、土壤等环境不同程度的污染。

(二)资源利用不到位。生物农药、物理防治、农家肥、秸秆还田、秸秆沼气等优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为农牧民减少大部分生产成本,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便捷。但我县缺少技术人员手把手实地教学,农牧民接受新事物较慢,造成秸秆、肥料等现有资源的浪费。

(三)检查监管不到位,专业人员匮乏。每年我县大约要调运各类良种11.2万公斤、化肥5600吨、农膜8吨、农药18.39吨,商品有机肥11000吨,这些农资使用后会产生大量的农资包装以及秋后的残膜。我县组织县农牧部门多次开展田间地头废弃农资包装丢弃现象的检查工作,但全县44余万亩耕地分布较广,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工作人员较少,无法全面检查每块地头。农资在作物每个生长时节均有可能用到,即使前期检查结果良好,仍不能保证后期农牧民使用农资后农田无污染。

二、提出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建议上级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和人员培训力度。各乡(镇)政府及各村委会成员成立领导小组,带领农牧民群众开展农资废旧包装捡拾、秋后残膜回收等工作。同时,加大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资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农资企业经营行为,杜绝不合格农资流入市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督管理,严格监管影响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的各类污染源。

(二)提升技术水平、推动质量发展。结合耕地质量监测、农作物病虫害检测与防治项目,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每年采集各村土样进行土壤养分测定,结合检测结果针对性施肥。同时,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建立农业面源污染、农产品产地环境等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动态监测,实现监测预警常态化和规范化;建立农业面源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对调查、监测数据实行实时更新、汇总和分析。

(三)强化思想意识、提升业务素质。进一步加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重要性的宣传,鼓励引导农牧民由分散种植过渡至规模化种植,提倡用地与养地结合,推广混播技术。通过专业人员对农牧民的培训,将先进的施用农业技术及时运用于生产实践中。加快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经营性服务组织,鼓励新型治理主体开展地膜回收利用、农作物秸秆回收加工、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有机肥生产等经营服务,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整体式设计、模块化建设、一体化运营。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