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1-11-11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政策 |
索引号: |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1-11-11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
所属主题: | 政策 |
【援建路上见初心】心向远方 最忆是贵南
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党中央从大局高度制定的重大决策部署。2016年开始,从仪征市领导到教育、环保、文化、广电、医疗卫生、工程建设等各领域多位人才,他们响应号召,奔赴青海省贵南县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满怀热忱,心怀民意,为贵南的发展尽心尽力。我和同事维国、盛巍和陆先友也先后奔赴高原,参与对口支援。难忘的贵南之行,我付出的微不足道,收获却很多。
2019年7月28日,正是青海贵南最美的时候,我第一次踏上青藏高原,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飞机降落在西宁曹家堡机场,没有高反,心里很踏实。从西宁回贵南,过马营一片特别特别漂亮的油菜花田在车窗外蔓延。停车,操控无人机升上了天空,拍下了绚烂的美景和美景里的四条汉子。我的黝黑天生俱来,照片上的我面庞黑亮毫不违和,就像已在高原生活很久。
贵南县城一路向西,草原上的塔秀乡有个巴塘新村,是原巴仓农场所在地,上世纪60年代,有一位和雷锋、黄继光齐名的英雄,他叫门合,他奋不顾身扑到即将爆炸的炸药上边,保护了27位群众,自己壮烈牺牲。到贵南,我的具体任务就是和贵南台同仁一道,挖掘英雄背后的故事,一个月时间内完成一部专题片,以弘扬英雄精神,壮大全县人民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力量。英雄牺牲的年代已经久远,各类资料非常缺失。还有哪些历史见证人健在?如何还原英雄的面目?从什么样的点切入?专题片的结构怎样构建?一切都是未知,时间紧,任务重,却无从下手,我真正感受到了压力。
压力更是动力,马台长和贵南台各位同仁超强的行动力更是给了我信心。经过几天的探讨、策划,我们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拍摄计划,并抽调贵南台骨干力量组成拍摄小组。首先赶往英雄牺牲地巴仓农场,如今这里建起了门合纪念馆。我们把馆里现有的图片和物件等资料过细了一遍。纪念馆工作人员随口说的一句话引起了我们注意,他说门合女儿一行刚刚从这里离开。得知消息,马台立即联系上了门合女儿。通过她,又联系上了门合连的几位老前辈,直至找到了门合当年的卫生员以及几位亲历者。我们便马不停蹄到西宁、西安、渭南采访门合生前老战友,到塔秀乡、茫拉乡走访村民,策划了被救群众和门合连老战士回访巴仓农场活动,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史料,英雄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创作素材越来越丰富。整理采访、脚本打磨、配音配乐、剪辑合成、审片修改……忙碌而充实的一个月,专题片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