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18-05-21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政策 |
索引号: |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18-05-21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
所属主题: | 政策 |
贵南县关心关爱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贵南县关心关爱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本情况
贵南县现有0至6周岁儿童9034人,其中女童4420人;7至13周岁少年8053人,其中女生3984人;2017年底民政部门登记有孤儿65人,困境儿童413人;我县现有共青团“七彩小屋”关爱之家1个,维权服务中心1个,维权服务站6个,私人孤儿院1个。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农牧区单亲家庭孩子较多,家庭不完整影响孩子人格健康
贵南县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多民族聚居县,其中藏族人口居多,由于藏族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以及受高原生存环境的影响,尤其独特的生育习俗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单亲家庭孩子较多,以森多、塔秀、过马营三个牧业乡镇为主,在牧民家庭中,大约平均每3个家庭有一个单亲孩子。这些孩子大部分由母亲或外祖父母扶养,长期缺乏父爱,其中部分孩子由于母亲改嫁,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使孩子没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生活环境,从而导致这些孩子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还有的表现为性格叛逆,脾气暴躁、容易冲动、极易发怒,无法正常地与身边的同学或同龄人交往。
(二)中小学寄宿制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中小学寄宿制教育对人居分散的农牧区群众来说是提升教学质量、有效管理和教育学生的很好手段,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就贵南县而言,大部分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住校,但由于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恋母恋家情节重,自理能力较弱,低年级的孩子甚至还存在尿床等生活困难现象,这些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灵上创伤。尽管学校规定了父母看望孩子的统一时间,但同一个宿舍和班级有条件的父母能够按时探望孩子,无条件的父母无法及时探望孩子,这样使孩子容易形成攀比心态,导致孩子心理失衡,自卑,还容易形成偷窃等不良行为。
(三)农牧区家长对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视度不够。
父母对儿童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但农牧区家长因自身理念和水平有限,对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存在“放羊式”管理教育,缺乏对孩子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有些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缺乏综合能力培养,导致孩子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弱。有些父母甚至还有家庭暴力倾向,使孩子生长在恐惧之中,缺乏安全感。有些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老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大,孩子、老师与父母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家长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
(四)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发挥不明显,机制不健全。
虽然我县设有县关工委、少工委、妇儿工委等相关部门,同时教育部门、民政部门、公检法司部门在对少年儿童关心关爱、权益维护、预防犯罪等方面发挥了相应的职能作用,但由于力量分散,平台和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原因,使少年儿童在学校、社会、家庭之间有效链接尚不尽如人意,存在空白区间,尤其是寒暑假、节假日、放学后,有些孩子处于无人管、无处去的状况,导致意外人身伤害、违规出格等问题高发。
(五)网络和社会多元化发展对孩子心理的影响较大。
由于少年儿童天真幼小,心智发育不成熟,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加之其自控能力差,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纷繁复杂的信息与引诱,网络游戏、暴力色情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使容易造成少年儿童思想上的不良影响和人格扭曲等问题。
三、对策及建议
(一)控制和减少农牧区单亲家庭的产生。充分发挥计生部门和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职能作用,加大科学宣传力度,提高居民自觉意识,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单亲家庭的产生。
(二)加大特殊少年儿童关心关爱力度。通过政策激励和引导,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对单亲家庭、条件困难、刑事解教人员孩子和残疾儿童等特殊少年儿童,采取深层次、全覆盖、针对性的方式,开展心理辅导、情感励志教育、独立生活教育等关心关爱活动,使孩子学会正确应对挫折和逆境,提高独立性和自制力。
(三)加强家庭教育,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教育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关爱孩子、经常看望孩子,建立健全农牧区家长经常与孩子联系沟通机制,教育引导家长全面掌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鼓励提倡家长和学校多为孩子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培养孩子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健全完善机制,提高乡村教学质量。进一步健全教育教学机制,改善乡村教学条件,加大乡村教师队伍,提高乡村教学质量,杜绝发生学生集中到县城上学的现象。
(五)加强网络教育,引导孩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坚决打击不良信息传播,教育引导家长以身作则,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不玩手机,多读书,限定孩子上网时间,采用正面激励和批评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在网络中汲取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