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新闻频道>贵南快报>详细内容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贵南县以“134”机制为抓手探索创新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取得实效

2023-09-07 09:30:42 点击:[] 字体: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贵南县以134”机制为抓手探索创新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取得实效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发展,贵南县出现了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城乡、校际、学科间师资配置不均衡,教师招聘、交流轮岗、职称评聘、考核退出等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制约了教育高质量发展。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通过134”机制,探索创新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工作,全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组织领导一马当先,擦亮改革底色。坚持“做好试点,稳步推进,不断完善、力求实效”的原则,将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列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工作,成立“县管校聘”改革专项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编办、人社、财政、教育等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摸清底数,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制定改革实施总体方案和中小学教职工岗位设置及工作量核定办法等四个子办法,广泛征求上级教育系统、各学校和其他相关部门意见建议,充分利用传统和新媒体渠道大力宣传改革意义,破解改革疑虑。教育部门和各学校积极引导教职工参与改革,认真对照总体改革方案研究出台符合本校实际的具体实施细则,努力把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处理完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赢得了广大教职工的认同和支持。成立教师管理服务中心,规范改革操作程序,提高工作透明度,定期组织开展考核、督导、检查等活动,切实把改革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营造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氛围。县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形成“党委统领、政府统揽、上下统筹、联动统抓”的改革工作格局,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二是综合施策三足鼎立,增添改革亮色。科学核定编制。根据“严控总量、统筹使用、动态平衡”的思路,县委编办会同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根据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标准,结合各所学校生源、教师学科结构等因素,在不突破县级事业编制总量前提下,重新核定全县教师编制总数698名,全面落实了教育部门对所属公办中小学在编在岗教职工的归口管理,促进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精准设岗定责。制定出台《贵南县中小学教职工岗位设置及工作量核定办法》,在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分小学、初中2个学段分别核定岗位设置总量,结合学校生源数量变化、教育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科结构等因素,按照优先满足教师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合理统筹教辅系列专业技术岗位、控制管理岗位、精简工勤岗位的要求,将不同岗位统筹配置到具体学校。截至目前,全县共设置小学行政及教学生活辅助岗位16个,中学行政及教学生活辅助岗位26个,原来从事生活管理岗位的46名专任教师返回教学一线承担教学工作,形成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良好教学氛围。完善绩效考评。制定出台《贵南县中小学教师年度考核指导办法》《贵南县中小学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等文件,建立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多方参与的教师评价机制,按照不同岗位特点和工作性质、工作要求量化指标,全面启动中小学绩效工资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将教职工每月工资性津贴570元作为绩效考核工作,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分配教师绩效考核工资和教育教学绩效奖励资金,打破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2022年统筹教师个人奖励性绩效资金共333.59万元(其中教师个人部分233.59万元、县政府配套奖励性资金100万元),教师个人绩效考核得分最高的7名教师领到6568元,绩效考核得分最低的1名教师只领到1231元。

三是紧扣关键四轮驱动,提升改革成色。完善竞聘机制。由教育部门会同编办、财政、人社等部门科学确定中小学教师年度招聘计划,指导各中小学成立教师聘用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和“三年一轮、每年微调”的原则,根据所需岗位采取学校内择优聘用、县域内岗位竞聘、组织统筹调剂三轮方式对教师进行聘用,统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特岗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式补充。2022年,县聘70名学前及中小学教师,其中45名教师安排在乡镇学校任教,打破了“按校定编”“一校定终身”的传统模式。严格职称评聘。坚持职称评聘向基层、向一线、向乡镇学校、向薄弱学校倾斜政策,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制定出台《贵南县教育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聘用办法(试行)》,侧重考察实际工作能力,加大教师政治表现、工作量和教学质量等评价权重,兼顾教师工作年限,着力拓展基层一线和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引导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和乡村聚集,破解基层教师职称晋升难题,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目前已完成全县91名教师岗位等级晋升和42名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其中23名乡村教师满足“任教满20年并在乡村学校连续任教满15年且仍在乡村学校任教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申报乡村教师‘双定向’副高级职称”政策,并已成功申报;4名满足“在乡村学校连续任教满30年且离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不满5年目前仍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可不受本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申报副高级职称”政策的乡村教师正在申报职称。推行轮岗交流。建立县域内校长、教师在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双向流动的长效机制,按照学段、学科分类,提前有序安排,积极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向薄弱学校流动,将其经历纳入人事档案管理,并与评优表彰、晋职晋级、外出培训挂钩,盘活教师资源,缩小城乡教师差距。截至目前,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岗位交流调整12名,城乡专任教师交流轮岗69名。探索退出机制。主动实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对注册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册人员,依照规定调整出教师岗位。对不能胜任岗位职责的教师,按规定予以低聘或转岗。制定出台《贵南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十条严禁措施》,对于师德师风存在严重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依法依规退出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激发中小学教师活力,切实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

来源:中共贵南县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