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贵南在行动】贵南县召开县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
6月20日,全州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分析研判会后,贵南县迅速行动,第一时间落实全州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分析研判会精神,第一时间召开县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会议。县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副组长、县委副书记扎西拉旦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组长、县政府副县长赵学军主持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重要论述、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青海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指南的通知》,审议了《贵南县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办法》《贵南县2023年年初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法》《关于调整贵南县2023年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的请示》、森多镇拟纳入监测对象相关事宜,并安排部署了乡村振兴近期重点工作。
会议强调,一要在思想认识上再深化,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二要在理论学习上再强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国家和省州有关会议精神,强化县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升乡村振兴干部履职能力,持续推动有效衔接工作见成效。三要在责任落实上再发力,逐项逐条量化细化,层层分解落实到位,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四要在问题整改上再提质,坚决克服短期突击、蒙混过关、疲劳厌战的思想,以务实踏实、忠诚履责的政治担当,切实在规定时限内整改问题、推进工作,打赢打好问题整改“翻身仗”,以优异成绩向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交上满意答卷。
会议要求,一要强化衔接资金项目使用管理。各项目建设单位要紧盯项目实施黄金期,加速项目施工进度,加大资金支出力度,确保6月底前完成50%的资金支出任务。各项目建设单位要全力做好以往年度续建项目收尾工作,确保到6月底前全面完成以往年度续建项目的竣工验收、资金支付、竣工结算、资产移交等工作。二要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工作机制。各乡镇、各部门要持续做好扶贫资产项目盘活运营工作,主动落实项目资产属地化管理责任,进一步加强扶贫产业项目的监督管理,重点对产业项目经营、收益情况进行排查,建立监管台账,确保扶贫资产不流失、不闲置、有效益。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健全衔接资金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强化产业发展带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牧户,通过订单、托养托管、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等多种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稳定增加经营性收入。强化务工就业带动,支持经营主体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产业升级改造等方式,拓宽用工渠道,扩大用工数量,积极吸纳就业等方式,稳定增加工资性收入。三要持续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力度,切实提高群众知晓率,做到监测对象申报政策“明白纸”、“明白卡”要发放至所有农牧户,帮扶政策“明白纸”、“明白卡”要发放至所有监测对象。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推送部门预警信息,进一步共享数据,统筹协调,联动推进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动态排查农牧户家庭“四项”收入情况、潜在风险隐患、苗头性问题、监测对象帮扶措施落实情况、风险消除是否稳定等,持续开展好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杜绝“应纳未纳”“体外循环”等问题。四要用足用活村集体经济收益资金。各乡镇要规范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将收益资金重点用于特色产业培育、公益岗位设置、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维修维护、劳动技能培训、脱贫户和监测户学生资助脱贫人口跨省外出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等。各乡镇要加大收益资金安排使用力度。结合本乡镇实际,完善村集体经济收益资金分配管理制度,细化资金使用方向,因地制宜选择前景好、有基础的产业,采取资产收益、股份合作等多种经营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村集体经济收益资金“趴账”问题。相关部门要强化收益资金使用监管,切实发挥好业务指导职能,加强对村集体经济收益资金拨付、资金管理、项目实施及收益分配等工作及时检查指导,做到项目资金实时监控,规范运行。五要强化规范互助资金使用管理。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聚焦主责主业,履行部门职能,压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强化互助资金使用管理,规范运行操作程序,严格落实好互助资金使用机制,最大程度发挥互助资金使用效益。对互助资金借款需求不旺、管理问题较多、使用效果不明显的互助协会,由县级政府主管部门主导,按照因村制宜、村民自愿的原则,允许脱贫村通过履行互助资金退出程序,将不适宜在村内继续运行的互助资金变更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实现扶贫资金循环利用。
县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重点村第一书记、县乡村振兴局全体干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