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新闻频道>贵南快报>详细内容

二十三年扎根草原 她用青春点亮牧区孩子的梦想——记塔秀乡寄宿制小学优秀教师扎西吉

2025-09-10 08:48:44 流彩贵南 点击:[] 字体:

二十三年扎根草原 她用青春点亮牧区孩子的梦想——记塔秀乡寄宿制小学优秀教师扎西吉

九月的贵南,草原微微泛黄,风中已有丝丝寒意。但在塔秀乡寄宿制小学的教室里,清脆的朗读声依然温暖,孩子们抬头望向讲台——扎西吉老师正微笑着带他们朗读课文。这是一位工作了23年的基层教师平凡的早晨,却也是她不平凡人生的寻常片段。

图片

塔秀草原上的三尺讲台,一守就是二十三年

2002年,年轻的扎西吉从师范学校毕业,选择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成为贵南县塔秀乡寄宿制小学的一名教师。从此,她的生命与这片土地、与这里牧民孩子的未来紧紧相连。

“当时的条件比现在艰苦得多。”回忆起往昔,扎西吉记忆犹新。教室里是参差不齐的旧课桌椅,教学资源匮乏,冬季寒风会从窗户缝隙中钻进来。孩子们大多来自分散的牧民家庭,汉语基础薄弱,学习起点各不相同。但这一切,都没有熄灭她心中那份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

图片

是老师,更是“母亲”

在这所寄宿制学校,扎西吉和她的同事们扮演着多重角色。她们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老师,更是照顾孩子们生活的“母亲”、倾听心声的朋友。

清晨,她陪伴孩子们早读;白天,她站上讲台授课;晚上,她在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周末,她时常奔波在崎岖的山路上家访,只为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状况。看到寄宿的孩子被子没盖好,她会轻轻掖紧被角;看到低年级的孩子们生活有难处,她会帮他们梳头、洗衣;遇到孩子想家哭泣,她会耐心安慰;有时,她甚至会变身“炊事员”,为孩子们做一桌可口的饭菜。

“每一个孩子都如同高原上的格桑花,看似柔弱,却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只要用心灌溉,给予充足的阳光和雨露,每一朵都能绽放出独特的光彩。”扎西吉常用这个比喻来形容她的学生。这份“用心灌溉”,体现在她日复一日的耐心、细致和毫无保留的关爱中。

图片

荣誉是新征程的起点

2024年,扎西吉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这位面庞泛着高原红、双手略显粗糙的藏族女教师,用她人生中最宝贵的二十三年,陪伴一批又一批牧民子女走出知识的荒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一个人,它属于所有长期坚守在牧区、扎根在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扎西吉在接受采访时谦逊地表示,“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让她更加欣喜的是,在国家的大力投入下,乡村教育面貌已今非昔比。“现在的教室宽敞明亮,有了多媒体设备,孩子们有了统一的课桌椅和温暖的宿舍,营养午餐也保障得很好。我们教学的底气更足了!”

这份荣誉,也成为了贵南县乡村教育振兴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激励着更多年轻教师投身基层,点亮更多孩子的梦想。


图片

不变的初心:朗读声清澈如泉,守望依旧

高原的风依然呼啸,却盖不住教室里孩子们清澈如泉的朗读声。扎西吉的身影穿梭在孩子们中间,笑容温暖而坚定。二十三年,青丝渐染霜华,但她眼中的光芒和对教育的热忱从未改变。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扎西吉收到许多曾经的学生发来的祝福。他们中有人成了大学生、有人回到家乡当起了医生、有人也走上了讲台……“这就是我最骄傲的事。”她望着操场上升旗的孩子们,眼角漾出细纹。


扎西吉的故事,是中国千千万万基层女性教师的缩影。她们的名字或许不为人所知,她们的日常没有轰轰烈烈,但她们用最美的青春年华,在教育的沃野上默默播种希望,用爱与坚守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乡村孩子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