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色 贵南草原的“修复”之道
近年来,贵南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立草为业、化草为粮”,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和人工种草工作,遏制天然牧场黑土滩化蔓延状况,守住了生态红色和绿色底线,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成果。
在海拔3500米的森多草原上,映入眼帘的是绵延起伏的“绿色”,一人高的休牧围栏犹如环抱一般保护着这片封育的草场,使得草原重焕生机。牧民华太加和村民们正在修复黑土滩,他告诉记者,近些年大家配合政府对区域内分布的黑土滩、黑土滩坡,通过人工饲草种草、补播改良、松土施肥、植被修复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提高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草原自然风貌逐步恢复。
森多镇鲁秀麻村村民华太加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以前因过度放牧、鼠害泛滥,草原生态被破坏,作为当地的牧民,我们有义务保护好这片草原,也会全力配合好政府的生态修复工作。”
据悉,今年贵南县共计投资5035万元,新建重度退化草原修复4万亩,中度退化草原施肥改良10万亩,铺设无纺布600万平方米,还将对全县六乡镇天然草原实施长达126.95万米的休牧围栏封育。特别是通过实施退牧还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等生态治理工程,不仅有效增加了牧民群众收入,同时提高了退化草地的植被覆盖度,改善了草地生态功能,提高了实施区草地生产力,全县草地植被覆盖度得到有效提高。
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高级畜牧(草原)师索南加说:“通过退化草原修复治理工程的实施,项目区植被覆盖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牧草产量也在逐年增加。同时在项目竣工后,还采取三年禁牧封育管护措施,给予草原充足的自然修复时间,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成效。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6.5万亩退化草场的修复工作和70万米围栏建设任务。下一步,在抓好项目建设质量的同时加快项目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