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毛叶忠:一针一线“绣”出美好生活
“2000年时,我和父亲去四川博物馆参观,看到了两幅唐卡作品,我当时就觉得我们的藏绣作品是不是也可以进入博物馆,这样的话,今后更多人能看到我们的作品。”也就是这一次经历,让拉毛叶忠下定决心要做好藏绣这一行。

1986年9月,拉毛叶忠出生于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沙沟乡德茫村的一个藏绣世家。从“十四五”跟随家人学习穿针引线开始,到独立完成简单的刺绣作品,再到成为青海省贵南藏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多年的时间里,靠着拉毛叶忠手中的针和线,一幅幅颜色鲜艳、线条流畅、栩栩如生的藏绣作品相继诞生,更“绣”出了美好生活。
藏绣源于公元9世纪,与唐卡和堆绣并称为藏传佛教三大艺术,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刺绣派系之一。参观四川博物馆的那次经历,让拉毛叶忠久久不能忘怀。2006年,她来到父亲创立的藏绣公司工作,开始琢磨如何做好藏绣作品。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线的问题。当地的丝线颜色也就20种,色彩搭配上有难度,最终找到了苏州的丝线,它的色彩能达到1000多种,解决了颜色不足的问题。”拉毛叶忠认真地向记者讲起了那段经历,“我们去了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走遍了大街小巷苦苦寻找,但由于当时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丝线,一下耽误了好几年时间。”
其次,藏绣传统技艺如何与当下一些元素结合焕发出新活力?拉毛叶忠认为:“好的藏绣作品既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又要把我们的传统技艺和民族文化结合,更好地去表达,可我们绝大多数手艺都仅通过老一辈的传承而来。”

拉毛叶忠一直在思索,为此,她每天凌晨4点起床学习理论,一有时间就去图书馆翻阅相关书籍。在当地政府和同行朋友的帮助下,她积极地“走出去”参加各类培训、文化交流活动,潜移默化中,思路逐渐打开。“学习了外面的针法以及色彩搭配等课程后,我越来越了解外面的世界需要什么。在了解湘绣、苏绣、粤绣、蜀绣中国四大名绣的针法后,我也更能看清藏绣叠层绣多一些的特点,我们在大胆创新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个性’,讲好我们自己的文化故事。”她说。
拉毛叶忠的创新理念和技艺探索不断得到认可:2010年,她的藏绣作品《释迦牟尼》荣获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铜奖;2011年,她的部分藏绣作品被海南州博物馆收藏;2017年,她独立设计研发的藏绣产品“藏绣香包”“藏绣挂件”系列产品,因独特的设计加上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受到了市场欢迎,荣获“2017年大美青海旅游商品大赛旅游纪念品类银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