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领导之窗>领导活动>详细内容

贵南县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2019-08-06 20:25:18 点击:[] 字体:

贵南县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今年以来,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总要求,全面推进“大众创业”“草根创业”工作,依托本地资源,结合市场需求以及群众实际需要,积极争取培训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并举,加大我县农牧民技能培训力度,农牧民培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资金使用情况

2019年1-7月份,我县投入技能培训及就业专项资金125万元,主要培训内容为:中式烹饪、民族舞蹈、藏绣、装饰、装修、挖掘机操作员、装载机操作员、焊工、藏毯编制、电子商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等;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训23期970人。

二、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加快推进就业工作,带动三产发展。在培训过程中,各职能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开设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专业,以适应市场用工需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培训过程中采用独立培训、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等方式,以技能培训为主,引导性培训为辅,邀请高素质的教师,精心开展培训。培训结束后安排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合格人员颁发给《结业证书》,并在学员自愿的前提下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合格人员发放鉴定证书。我县今年农牧民技能培训目标任务为490人,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农牧民260人。其中,泥瓦工100人,汽车驾驶130人,民族歌舞30人。

(二)注重政策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外出就业创业。通过发放中央和省州县出台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单(册)、新闻媒体宣传等方式,举办政策现场咨询活动,广泛宣传各项优惠政策,现场解答农民工提出的各类问题,营造浓厚宣传氛围,让政策宣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确保各项优惠政策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共发放政策宣传单800余份,举办政策现场咨询活动8次。

(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主创业能力。按照培训工种对有意愿和需求的城乡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摸底调查,准确了解掌握城乡未就业劳动力培训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对参训人员按课时考勤发放每人每天20元的生活补助,充分调动农牧民群众参训的积极性。对自主创业的严格落实首次创业补贴、创业一次性奖励、跨区域转移就业援助、创业担保贷款援助等优惠政策,支持自主创业帮助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经营、放手去干,收到了很好效果。2016年至今,共发放创业补贴69万元,创业贷款893万元,开办中式烹饪11班次550人。

(四)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我县回族群众在外地开设拉面馆数量逐年增加,平均一家拉面馆可带动2-7人实现稳定就业,加之部分拉面馆已成为品牌连锁加盟店,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我县充分利用“老带新、一帮一、传帮带”的方式,大力发展拉面经济,在县内外新开拉面店31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的拉面从业人员达42人,在脱贫增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效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牧民群众参加培训意愿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农牧民群众受地域环境、传统思想的影响,观念陈旧,文化程度低,语言交流有差距,接受和掌握技能有很大的困难,农牧民群众不愿意培训,多数群众是被动式参加培训,因此培训的效果不佳,质量大打折扣。

(二)部分培训项目时间短、费用低,无法满足培训的相关要求。比如:挖掘机、装载机、装潢等培训,由于时间短、内容多、技能性强,学习难度大,短期培训达不到培训后实现上岗的目的,短期培训技能掌握不全面,不系统、造成就业困难。

(三)培训补助有待提高。目前有些培训项目的补助标准偏低,难以满足学员培训期间的生活需求,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员的积极性,造成培训负担过重,比如:驾驶员培训方面,C1驾照培训完成学费为4800元,但补助只有1560元,实际发生的费用很高,造成培训成本过高。

(四)培训后就业率不高。通过近两年来的培训和就业情况来看,我县大多数农牧民培训与就业形成两张皮,理论技能与实际操作相脱节,培训的实际效应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主要原因是:群众外出务工的意愿不强,尤其是赴外省务工的意识更淡,一方面务工群众缺少维权意识,怕赴外省打工要不到工资,不愿外出。另一方面,大多数群众由于语言交流的问题,多数愿意在藏区务工,而不愿到比较经济发达的地区,形成了务工不稳定、务工时间短等现象,造成一年务工收入不高的局面。

(五)培训经费不足。农民工培训经费主要由上级相关部门下拨,经费使用上限制性强,不能整合使用,造成培训单位积极性不高,农民工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

四、对策建议

一是切实加强培训基地建设。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大对现有培训机构和劳务开发基地的投入,购置必要的设备,加强师资培训,改变我县农民工培训受教学资源限制等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现状。

二是实行培训项目合理捆绑和培训资源的统筹整合。学习外地农民工培训先进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将各部门分别负责的培训项目进行打捆培训,实行资金与资源对接,整合培训项目、培训资金及培训力量,共同打造劳务品牌。

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争取社会资金支持,保证农民工培训工作正常开展。将农民工培训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力度,动员企业、社会人士及其它力量,筹资参与农民工培训,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培训投资体系。

四是建立农民工培训激励机制。建立农民工培训奖励基金,对参加培训的困难农民工实行奖励,充分调动培训单位、用人单位和企业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在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中开设就业转移技能培训课程,并与技能等级证书评定结合起来,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