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领导之窗>领导活动>详细内容

贵南县医养结合工作专报信息

2019-08-12 20:30:38 点击:[] 字体:

贵南县医养结合工作专报信息

贵南县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福利养老机构设在贵南县恒健医养结合综合服务中心。目前,该服务机构内有特困人员24人,护理及后勤人员13名。近年来,该养老机构充分利用和发挥县恒健医院医疗优势,通过为入住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及时预防和治疗慢性病、对失能半失能老人进行体能训练和康复等措施,使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服务机制有效结合,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医养结合机构,为医养结合机构提供优质、连续、方便、有效的医疗服务。同时,医院的专家到护理院坐诊、巡诊,又将护理院的医护人员送到医院培训,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了“无病预防、有病治病、无病养老”的养老保障模式,对我省医养结合示范点的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政府主导,探索“以医优养”新模式。为改变过去政府包办包管、高耗低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针对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县积极探索福利养老机构改革工作,创新发展模式。2015年根据中央提出的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方案,实行养老机构公建民服务运行模式,同年9月份,县政府与第三方承接主体恒健福利医院签约制定了“医养结合”、“以医优养”和“养老、医疗、康复”三位一体为重点的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养老服务协议,在全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中迈出了第一步,目前我县已形成“机构集中供养、社区居家养老、农村困难代养”的养老服务格局。

(二)完善制度,丰富入住老人精神活动。在内部管理方面,制定完善了《敬老院工作考核制度》《敬老院护理人员工作制度》《院民守则》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同时选派县民政部门1名工作人员担任敬老院副院长。在生活上,定期为老人改善伙食,举办节日宴会、外出“采青”及参加县上举办的各类文艺活动,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每位入院的特困老人切身体会到在院如在家、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乐。

(三)增加投入,完善敬老院设施设备。由于我县财力有限,针对县敬老院设备缺乏、设施老化的问题,为保障敬老院正常运行,我县每年积极向省、州民政部门争取资金,不断完善室内服务功能,最大程度满足老人生活、精神所需。近年累计争取相关项目投资达230万元。

(四)悉心护理,为供养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全院现有工作人员13名,均为承接机构临聘人员,工作人员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一定的生活料理、精神慰藉等技能,实行24小时“一对六”的护理服务,对重点失能人员实行“一对一”护理,满足了老人生活和精神慰藉需求。机构每季度为入住老人发放一次日用品,每年购置1-2套衣服。

(五)积极宣传动员,保障机构入住率。为提高机构供养入住率,我县每年组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耐心向老人们宣传现行的养老政策,详细解答相应问题,介绍入住敬老院的事项和环境,通过试吃、试住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老人放心、安心入住敬老院,切身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运行成本高,保障补助资金少。我县敬老院为公建民营敬老院,敬老院中水电暖等都由第三方承接主体恒健福利医院负担。敬老院在保证特困人员正常生活费、服装费等费用情况下,每年需支出约41万元,其中取暖费约9万元,水电费约2万元,13名护理员及后勤人员报酬每年约30余万元,但2018年我县支付的特困供养金、护理补贴、取暖费三项仅为43万元。

(二)入住率低,床位空置率高。我县敬老院入住对象仅面向特困供养人员,但由于我县特困人员基数少,导致服务对象单一,同时近年来通过实施特困户零自筹建房和扶贫项目,我县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都有条件相对较好的定居房屋,由于老人留守自己的房产和土地、草场等,思想观念上一直难以转变,入住率迟迟提不上去。同时,动员低保户入住敬老院困难较大,因牵扯到本人低保金上缴到敬老院和县财政对差额部分的补助问题。重点是县乡在动员特困老人集中供养上力度不大、办法不多,县、乡、村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和压力。

(三)功能设施不足,整体环境较差。在居住环境方面,我县敬老院院内绿化休闲场所小、水泥硬化面积占大多数,绿化布局不合理,院内环境舒适度不够,不利于老人休闲散心。同时,院内房间设施较为陈旧,功能设置不太合理,无老人专门设置的棋牌室、健身房等娱乐活动场所。

(四)缺乏专业人才,管理服务能力较差。县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院内工作人员基本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更没有取得专业技术职称,服务质量不够高。专门的社会工作者、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后劲不足。

三、对策建议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项目扶持,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如参照公立医院医疗机构补助标准给予养老机构相应的床位运营补贴。进一步加大能力提升项目投入,通过争取福彩、体彩等资金,购置康复训练、室内锻炼等老人必须的器材设备,从而完善机构养老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二)加大宣传力度,在提高入住率上狠下功夫。由县民政、乡镇负责积极动员分片领导、包村干部、民政办经办人员和村干部,对全县符合入住条件的60周岁以上长期独居低保家庭成员中的老人和重度残疾人员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人员信息台账,积极动员入住敬老院。对目前分散供养特困老人逐户走访,掌握基本生活情况,逐人包干进行动员。由各乡镇级民政部门加大对特困供养政策的宣讲,积极宣传县敬老院入住条件、入住环境和服务保障情况,宣传近年来我县敬老院打造“医养结合”工作及设施管理方面发生的变化,做到人人皆知,不断提高县敬老院的知名度。同时,要讲清人员入住后本人在村级利益分配问题和原有财产性质问题,打消入住人员的后顾之忧,确保入住人员“轻装入住”。

(三)加大资金扶持,着力巩固贵南医养结合养老示范亮点。为打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为入住老人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好住处和好去处,积极争取资金在敬老院内打造小型生态园。同时,依托县恒健福利医院医疗资源优势,对敬老院入住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进行体检,提供医疗服务,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健康咨询、专家亲诊、优先治疗等服务。

(四)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多层次培训体系。积极举办养老服务队伍培训班,对相关护理人员、养老机构有关工作人员、医院护理员、从事养老服务的下岗再就业人员以及有志于从事家庭健康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按照“一对六”服务比例,配齐配强护理人员。积极引进养老方面相关专业人才,开展专业化培训。同时,建立志愿者队伍。发展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鼓励机关干部、社区党员等有志于老龄事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