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靠天养畜”到“科技兴牧” 贵南牦牛复壮“焕新颜”
从“靠天养畜”到“科技兴牧” 贵南牦牛复壮“焕新颜”
秋日的森多草原,天高云阔,牧草渐黄。成群结队的牦牛点缀在广袤的金色画卷中,它们个个膘肥体壮,油亮的毛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正悠闲地踱步觅食,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牧歌图景。这些“颜值”与“体质”双双在线的牦牛,正是贵南县持续实施“牦牛复壮改良”技术项目结出的硕果。
在贵南县森多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的牧场里,记者看到,县兽医站的工作人员正手持测量工具,对一头头健壮的种公牛进行“全面体检”。他们仔细记录着体高、体长等关键数据,并结合年龄进行综合评定。
“这就像是为牦牛‘选美’,我们要把体型最优、基因最好的种牛选出来,建立详细的种牛档案。”现场一位技术人员一边记录一边向记者介绍。这份看似基础的工作,正是贵南牦牛提纯复壮工程的坚实基石。
基础研究趋于成熟,如何将技术转化为牧民手中的“真金白银”?贵南县的做法是:让技术下沉,让牧民当家。通过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技术推广与培训,昔日“靠天养畜”的牧民们,如今已熟练掌握了科学繁育、高效补饲等关键技术。同时,牦牛良种补贴项目的落地,进一步降低了牧民的养殖成本,让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

“以前就是个普通放牧的,一年到头辛苦,收入却不见涨。”贵南县森多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成员尕加感慨道,“后来加入了合作社,又赶上了畜种改良的好政策,咱们的牦牛品种好了,效益上去了,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尕加谈起如今的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的笑容,是这项民生工程最生动的注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森多镇的实践是贵南县壮大牦牛产业的一个缩影。2023年,贵南县投入近700万元实施牦牛提纯复壮工程,高标准打造了6个牦牛高效养殖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县牦牛存栏量稳定在20万头,其中能繁母畜达10.38万头。复壮改良工作,如同一剂强心针,显著提升了贵南县牦牛的生产质量和效益。
“我们联合社通过交换种公牛、引进优质良种等方式,已成功改良810头牦牛,效益提升非常明显。”森多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理事长豆拉本对未来充满信心,“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上万头规模的牦牛繁育改良基地,不仅要让经济效益持续增长,更要让‘贵南牦牛’这个品牌越来越响亮,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如今,贵南县正紧紧围绕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探索以“引、育、繁、推”为一体的牦牛提纯复壮新模式。通过放养与半舍饲相结合的养殖方式,以体制、机制、技术三轮驱动,不断扩规模、提品质、延链条、强品牌。
广袤的贵南草原上,昔日的高原之舟,正驮载着牧民们的希望,稳健地“犇”向一条广阔的致富新路。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