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出藏绣产业新画卷 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绣出藏绣产业新画卷 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近年来,沙沟乡深挖民族文化资源,以藏绣产业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产业增收、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让藏绣成为农牧民群众增收的“金钥匙”。

党建引领筑根基,凝聚产业发展合力。沙沟乡积极推行“党建引领藏绣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制度建设、思想引导和资源整合,为藏绣产业发展搭建坚实框架。制度先行明方向。制定出台《沙沟乡促进藏绣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从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明确具体路径,为藏绣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供制度支撑。思想引导聚共识。针对部分绣娘对产业前景信心不足的问题,多次组织召开绣娘座谈会,通过政策解读、成功案例分享等方式,引导绣娘统一思想,坚定“抱团发展、传承文化”的信念,形成“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良好发展氛围。整合资源强动力。乡党委主动对接上级部门及企业,强化沟通协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为藏绣产业注入发展动力。通过党建引领,将各方资源有效整合,形成“支部牵头、企业带动、绣娘参与”的产业链条。

提质增效树品牌,推动产业迭代升级。围绕“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品牌影响”的核心目标,沙沟乡从产品创新、品牌宣传、设施升级等方面发力,推动藏绣产业从“传统技艺”向“特色产业”转型。产品创新拓市场。一方面,立足贵南地域文化特色,重点开发快销型旅游文创产品,累计研发具有藏绣元素的文创产品17类,涵盖服饰、饰品、家居用品等多个领域。2025年以来,已成功出售文创产品120件,有效满足了旅游市场及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另一方面,成功推动沙沟乡郭仁多村美人湾藏绣公司与青海省藏文化博物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镇倒淌河景区和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黑马河镇黑马河景区签订文创产品销售协议,与青海省野生动物园协议正在协商中,拓宽了线下渠道。品牌宣传扩影响。一方面,策划拍摄介绍藏绣服饰花样、绣娘技艺的短片,直观展现藏绣文化魅力。同时,通过举办第七届“阿泽”文化艺术季暨民族团结杯农牧民运动会为契机,开展藏绣评比比赛,有效提高绣娘创作积极性,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另一方面,借助国家电投集团帮扶资金30万元,拍摄并发表《非遗传承 藏绣独韵——贵南传承人的故事系列》专题片4期,通过线上平台广泛传播,平均播放量达2.55万人次,最高单片播放量达4.1万人次,显著提升了“沙沟藏绣”的品牌知名度。设施升级提效率。推动各村藏绣研发基地和制作网点提档升级,争取省州县总工会帮扶资金8万元,为沙沟乡郭仁多村美人湾藏绣公司购置2台玛娜绣花机,有效提升了藏绣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和效率,推动藏绣产业从“手工制作”向“机器辅助+手工精细加工”模式转变。

服务赋能激活力,夯实产业发展后劲。聚焦绣娘在生产、销售、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沙沟乡精准施策,为藏绣产业发展注入持续活力。电商赋能拓销路。针对绣娘直播设备短缺的问题,争取国家电投集团乡村振兴藏绣产业帮扶项目,为藏绣直播人员发放100套直播专业设备;同时组织绣娘代表分享直播经验,邀请电商讲师开展互动教学,帮助绣娘掌握线上营销技巧,打通“线上展示——订单接收——线下制作”的销售链路。人才培育强传承。一方面,积极争取10万元专项资金计划用于举办藏绣技能提升培训班,邀请资深绣娘及专业老师授课,提升绣娘的技艺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推动非遗传承人申报认定工作,制作非遗传承人手册和介绍展板,增强传承人荣誉感。目前已成功申报国家、省、州、县级非遗传承人37人(年内成功申报县级非遗传承人14人),正在申报州级非遗传承人1人,为藏绣技艺的活态传承提供了人才保障。
通过一系列举措,沙沟乡藏绣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一是经济效益稳步提升。2025年以来,全乡已有505名妇女从事藏绣产业,人均增收约1.3万元;6家藏绣公司合计销售额达241.4万元,藏绣产业已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二是文化传承成效显著。藏绣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得到加强,通过非遗申报、专题片宣传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藏绣文化,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三是产业基础持续夯实。从生产设施到销售渠道,从人才培育到品牌建设,藏绣产业的全链条得到完善,为后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